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型肺炎笼罩下的焦虑如何缓解?
焦虑,肺炎,自己的新型肺炎笼罩下的焦虑如何缓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除夕夜,各地医护人员从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出发,驰援武汉。
有网友称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生活充满了希望,感觉很暖心。
可也有人担心“连医生护士都被感染了,是不是情况很糟糕?”
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下,人们难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恐慌性就医”的情况。
一旦头疼脑热、咳嗽流鼻涕,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新型肺炎。如果有发烧的情况,那会更担忧。甚至有人在网上搜索新型肺炎的症状,再对照自己的情况,自我鉴定,结果越看越担心。
如果你是非医护人员,不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这么做只会让自己更恐慌。
1月25日长江日报就曾报道了一则新闻:
四十多岁的周先生,12月初出差回家,从汉口下车。自从听说华南海鲜市场出事后,就怀疑自己患病,每天反复测量体温。但他能吃能喝,体温也一直正常,却因为泡脚出现体温有些许升高则嚎啕大哭,怀疑自己患上了新型肺炎。
明明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却依然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持续处在恐惧的情绪中。这种过分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躯体疾病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疑病症”。
1.不要助长恐惧情绪
这段时间,在很多社交软件中,都会出现一些看似离谱,却让人焦虑、恐慌的谣言:
钟南山院士被传染,XX市飞机撒消毒药水,甚至还有人发布视频称,武汉某医院尸体无人处理……
但这些谣言很快就被官方辟谣。
在这一次突发的疫情中,网上的消息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甚至有人歪曲事实,散布谣言。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学会信息过滤,相信权威媒体的报道,而不要道听途说,增加自己焦虑、恐慌的情绪。
必要时可以先放下手机,不要每时每刻都在刷与新型肺炎有关的新闻,可以改成定时关注,避免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导致自己无法消化,而造成紧张、焦虑的状态。
2.合理的认知新型肺炎
洛夫克拉夫特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类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在疾病面前也一样,这些未知和不确定性让每个人都感到害怕。
所幸的是,在科研人员的研究下,发现此次病毒性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并快速搞清其基因组序列,又快速分离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新闻发布会中也提到:“人类对疫情的认知是有过程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聚会,不扎堆,非必要不出门,出门佩戴口罩,就能很好地防控新型肺炎。
如果你当前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热等感冒或流感的症状,请先别恐慌。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医院,针对新型肺炎,开展了网络问诊服务,可以先在线咨询。
如果非医护人员,或有医学背景的人,不建议直接在网上查询病症,进行自我诊断,因为目前已有其他非典型症状的病例。
1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发现,咳嗽发热并非新型肺炎唯一首发症状,在诊治过程中还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
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即便不幸染上新型肺炎,也不必过分担心。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称,对于大部分病情、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2~4周可治愈。
因此,对于新型肺炎的病人而言,应该听从医嘱,好好休息,做好隔离防护的措施。过度的焦虑、担心、恐惧反而不利于病情好转,也会使自身免疫力下降。
若你是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与医护人员了解清楚护理及其他注意事项。如果需隔离观察,也应该积极配合。
3.关注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未知的疾病面前,恐惧和焦虑是人们最显著的情绪。
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内疚、自责、绝望、恐慌、愤怒、抑郁、攻击、压抑、委屈、孤独……
不管是武汉封城当天,有30万人离开,还是春节期间有500万人离开,这两个数字足让无数的人感到焦虑和恐慌。
因为这种恐慌,甚至出现了湖北人回乡信息被泄露,围堵鄂A私家车的情况。
可还有无数生活在武汉、湖北的人,为了让疫情不再扩散,没有回家。
在这些人当中,有封城后自愿护送医护人员上班的热心市民,有站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在工地连夜赶工不计报酬,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
在疫情面前,人人惶恐,这是一种正常且合理的情绪,可别让这种情绪,伤害到无辜的人。
在这次疫情中,有被确诊的患者,有被隔离的疑似病人;有生活的城市、乡镇、小区因出现确诊病人,而被暂时封锁的人;还有其他生活不受限制,需要自觉减少外出、聚会的普通人。
在这些人群中,有一部分人会把目前的形式、困境、问题归咎于自己。比如:
“如果当初我没有去华南海鲜市场,就不会……”
“如果我当初早点发现自己病了,就不会传染给别人了……”
“如果我当初不出门,不去那个聚会,就不会被隔离了……”
“如果我重视这个疫情,多买些口罩、酒精,就不会……”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内归因”,如果盲目地将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忽视了外部因素,很容易出现过度自责、抑郁、羞耻、委屈、绝望的负面情绪。而外归因的人,可能表现为愤怒、焦躁、恐慌,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不论你是哪种归因方式,应该先关注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对于已经发生,无法弥补的事情,不必耿耿于怀。
一旦你开始重温那些让自己感到不安、焦虑、抑郁的事情,很容易让这个负面事情或情绪填满你的心智和大脑,出现噩梦、多梦的情况。
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况,可以试一下冥想。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冥想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减轻压力,是释放情绪的利器。
体验路径: 打开小睡眠APP-在顶部搜索框中-输入“圣地冥想”-即可找到对应音频
如果你觉得当前的情绪状态非常糟糕,在崩溃的边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目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开设了免费心理热线电话。(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027-85844666)
4.保证良好的睡眠
在新型肺炎疫情发展至今,医护人员为了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会让部分疑似病人居家治疗。
住在武汉盘龙城黄女士的母亲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持续高烧、食欲变差、彻夜失眠的情况下,18日黄母被诊断为“疑似新型肺炎”,但因医院床位不足,只能居家治疗。
回家后,黄母在家安心休息。在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后,黄母逐渐恢复了食欲,状态也比之前要好。黄女士在接受长江日报的记者采访时,提到“睡眠和营养非常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