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南山区规模栽种黄花菜可行吗?需要哪些管理技术?
黄花菜,土壤,花蕾西南山区规模栽种黄花菜可行吗?需要哪些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只要自然降水或人工供水能够满足黄花菜对水分的需求,在西南山区规模种植黄花菜是可行的。在人工供水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自然降水是黄花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判断黄花菜栽培适宜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年降水量800~1000㎜的地区为最适宜区,年降水量500~800㎜为适宜区,500㎜以下的为次适宜区。西南地区的山区,大部分应该是黄花菜的适宜种植区或最适宜区。
黄花菜是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蔬菜,很多农户种植黄花菜走上了致富之路,很多企业规模种植黄花菜,形成了持续盈利的产业。对于规模发展黄花菜的业主来说,选择黄花菜有几个优点:其一,黄花菜市场销路广,鲜销和干货市场需求量都比较大,即可鲜销,也可以加工成干品,贮藏运输比较方便。其二,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一次种植可以管10~20年,只有第一年定植的投入大,投产以后的管理就不需要再买苗和栽植的投入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其三,作为规模种植的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决定黄花菜的种植方式,如果资金充裕,可以投资设施栽培,提早收获期,提前上市,取得好的卖价和效益。如果资金周转困难,也可以做简易露地种植。黄花菜栽培与管理水平成正相关,如果管理水平高,一亩可以赚3000~4000元,如果业主的技术差一些,或者资金投入不怎么好,那么一亩赚2000~3000元也是可能的。其四,山区租地费和人工费比其他地方要低,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成本。其五,山区的生态条件一般比平坝地区好,有利于黄花菜种植达到绿色食品的环境生产条件。
黄花菜栽培模式大致有三类,一是露地栽培,这是最普遍,面积最大的栽培模式,二是大棚设施栽培,主要是为了促进早熟,提早上市,卖好价钱。三是非耕地栽培,对栽植条件没有要求,主要是为了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产品和效益。
在山区规模发展黄花菜可以先从露地栽培做起。其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种选择。我国黄花菜品种很多,在品种选择上要注意适应性、丰产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黄花菜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早熟品种生育周期140天左右,5月下旬开始采摘,采摘期30~40天,抗寒抗病性较强,适宜抗旱能力较差的坡土种植,可避过夏秋干旱的影响,但产量比中迟熟品种低,一般作鲜菜销售。如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条子花等等。中熟品种生育周期160-180天左右,始采期6月中旬,采摘期一般为50天左右,产量高、品质好。中熟型主要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长把花、黑咀花、茶条子花、炮竹花、高垄花、长咀子花等等;晚熟品种生育周期180天以上。始采期6月下旬,采摘期一般达60~80天,采摘期长,产量高,但常因夏秋干旱而减产,应选择土层深厚、抗旱条件好的土壤。晚熟品种有倒箭花、细叶子花、中秋花、大叶子花等。品种选择主要是根据企业发展的规划来决定,建议以中熟加工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早熟鲜销品种。
(二)整地施肥。黄花菜对土壤选择不严,沙土、粘土均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平地或缓坡地为好。 黄花菜喜湿怕涝,栽培的土壤应深挖排水沟和围边沟。黄花菜喜肥耐肥,在一定的限度内,均衡施肥的数量越大,黄花菜产量就越高。同时,大量施用经过腐熟的农家肥,还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蔓延。一般在稻田和旱地翻耕或翻挖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油枯30~50千克。有些种植者认为大量施用农家肥费工费时,不如单施化肥简单方便,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农家肥的营养元素比化肥更全面,更丰富,而且大量施用农家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实现养分持续均衡供给。
(三)定植适期。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定植时期要求并不严格,主要根据土地茬口、育苗长势和耕作制度综合考虑。黄花菜耐寒耐热,一年四季都可以定植,但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定植。春季移栽在3月初黄花菜刚开始发芽时进行。这样缓苗早,分蘖快,产量高。秋季移栽可在定植后产生新根群,吸收大量营养,进行叶芽分化,为来年分生出新的植株打好基础。
(四)定植形式。适当密植是加速黄花菜提早进入高产期的重要措施。但如栽植过密,虽可早得、多得收益,但容易密集成丛,采收年限短。另外,黄花菜现蕾开花的时期很长,在此期间每天都要进行采摘,过于稠密时操作也不方便,也容易染病。所以,定植时要特别注意确定适宜的形式和密度。最常用的定植形式有单行穴栽和宽窄行穴栽两种。前者行距60-90厘米,穴距30-45厘米;后者的宽行为80-100厘米,窄行60-70厘米。黄花菜栽植深度以种苗根颈部入土3-4厘米为宜。栽植时先按预定的行株距开沟或挖穴。穴深16-20厘米,宽20-25厘米,然后施清粪水,促进根系与土壤密接,植株成活。
(五)肥水管理。 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定植后一、二年均以营养生长为主,后期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因此,投产前的管理重点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为后期投产打好基础。第一年的肥水管理以农家肥和尿素氮肥为主,每次每亩5公斤尿素兑1000公斤清粪水,尽力保持土壤的湿润条件。第二年要用复合肥,每次8公斤,兑清粪水1000公斤施入。投产以后,要逐步增加复合肥的使用量,以提高植株的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形成高产稳产的基础。黄花菜喜肥、耐肥,尤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多。投产以后,按照春苗肥、催苔肥和采后肥三个时段进行追肥。 黄花菜较耐旱,苗期需水不多。5月中旬开始抽莛后需水渐增,这时缺水不仅抽臺少,抽臺慢,有时甚至不抽花莛。采收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必须勤浇水,特别是抽莛灌第一次水时,要让田里的每个角落都渗到,才能使抽莛整齐。抽莛后到采收前每4-7天灌1次水。从采收开始后到结束采摘,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黄花菜是喜湿作物,保持土壤的湿润条件是高产稳产的基本保障。
(六)适时采摘。黄花菜采摘时间要求较为严格,过早过迟均不行,过早采摘,鲜蕾重量减轻,颜色差,过迟采摘花蕾成熟过度,出现裂嘴松苞,质量差。山区黄花菜采摘标准应根据市场远近,保鲜技术、价格、冷藏运输设备以及中间购销批发商是否参与等综合考虑,采摘可以7~8厘米长,接近生理成熟、具有商品成熟的中等大小花蕾为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