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没有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小麦得了条锈病和白粉病还能防治吗?
白粉病,小麦,条锈病没有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小麦得了条锈病和白粉病还能防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没有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小麦得了条锈病和白粉病还能防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条锈病和白粉病,都是对小麦的叶片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叶鞘、茎杆的发育成长。锈病喜凉怕热,春秋季节发病率高,靠空气传播,流行速度快;白粉病的发生跟田间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在20度左右,且湿度较大时,发病几率高。现在正处于易发期,对发病麦田进行药剂防治。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使用三唑酮杀菌剂防治,间隔7-10天连续喷洒两次。但这种药极易溶于水,遇连雨天很容易降低药效,同时频繁使用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去年我家小麦也遭遇锈病和白粉病,使用的是氟硅唑,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在病害的初发期,使用效果非常突出,喷药后几个小时就渗入植物体,且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迅速渗透性能,避免雨水冲失,达到全面保护杀菌效果,持效期可达10~15天。对作物、人畜毒性低,对有益动物和昆虫较安全。
按照3000-4000倍稀释喷洒即可,注意使用浓度不能过高,过高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要严格按使用说明来稀释。喷洒完注意观察效果,10天后如果还有病灶,可再喷一次,但使用次数不要超过4次,以免产生抗药性,造成药效下降。
在对三唑酮、烯唑醇、多菌灵等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地方,可换这种药试一试,我家用的效果很好。顺便提醒一下,在喷药时要注意安全防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的病害多达20种,不同的麦区发生情况不一样,常见病害就是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病毒病和根腐病,而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中以条锈病和叶锈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重。
一,条锈病
条锈病又被称为黄疸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感病叶片有长条状,鲜黄色的虚线状病斑,破坏叶绿素,造成叶片的干枯,导致灌浆受阻。
条锈病的发生必须存在三大因素,一为菌源,二为寄主,第三个最关键,就是气流传播。
对于此病的防治,主要是实行轮作种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化学防治主要采用药剂拌种和喷雾的方法。因你并没有进行药物拌种预防,那就根据条锈病发病的早晚及流行的快慢,选择三唑酮,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喷施。
如果发病早,可在秋苗期或春苗期喷施,发病晚可在花期喷施。一般连续用药1–3次,间隔时间10–15天,防治条锈病并不难。
二,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这些年来有加重的趋势,因麦田水肥条件的改变和种植密度的普遍增加,从而呈现加重发生的一种病害。
白粉病也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严重时可危害茎和穗。发病初期为白色的霉点,后扩大为白色的霉斑,严重时霉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或全株都被霉层覆盖。白粉病可从小麦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被感染。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氮肥用量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湿度过大等。
对于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这是重要措施之一。化学防治主要是拌种和喷雾。在没有进行拌种的情况下,可选用同防治条锈病一样的药品,在发病初期防治最佳。
其实,用三唑酮等药物进行小麦拌种,播种后的防治效果最多可保持45天左右,仅可控制苗期病害的发生,如果用量过大,又会导致发生药害,降低出苗率。所以,播种用药拌过的小麦种,并非就是万无一失,在小麦的开花前,还是得做好一喷三防,四防工作。即使你播种了未经拌种的小麦种子,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只要你重视,早发现早用药,并非难事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条锈病又称黄疸病,是一种强传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为担子菌,一种高等病原真菌。
搞清楚致病因素后,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选择正确的制剂,这里可以推荐你使用三唑类药剂比如戊唑醇,己唑醇等,也可以使用三唑类药剂的复配制剂去唑醚戊唑醇等,具体使用方法详询当地植保技术部门或农药零售店技术人员吧,这里不做具体指导。
白粉病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路,这里可以推荐苯甲丙环唑,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具体使用还是详询当地随意一家农药经营店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没有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小麦得了锈病和白粉病还是可以防治的。小麦拌种和土壤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和土传病害(如根腐病、全蚀病、苗期纹枯病),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属于叶部病害,它们发生与是否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没有关系。
小麦得了锈病和白粉病只要选准药剂,是可以防治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