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拖懒症你们都有什么方法解决?
自己的,时间,事情对于拖懒症你们都有什么方法解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拖懒症你们都有什么方法解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是,根本就没有拖延症这回事。
你说你有拖延症,可是你订的外卖一到你就拆开来吃了。
你说你有拖延症,可是你下班走得比谁都快。
你说你有拖延症,可是你喜欢的电视剧更新你从来不会拖到很久以后才慢慢看。
……
你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一视同仁的拖延。
所以你真正的问题是,怎么让自己像个奴隶一样老老实实去干那些你似乎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去干的事。
可是,你压根就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应该去爱你的工作,你应该去从你的工作里找到快乐,如果你现在的工作有你不喜欢的地方,那你当初能选择它,也一定是有你喜欢之处。
假如这个工作没有这种效果,那就换个工作。
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算什么谋生?那是在谋死!
我这么说可能太空洞。举个例子。我自己之前在一家学术期刊杂志做编辑。因为负责的都是复杂的理科学术期刊十分枯燥无味是吧?
但是对我而言,我依然可以专注,我征服每个稿子,就像我上学时间征服每一张试卷一样,我从每一个课题中获得的资讯都是我往后写作时自己的灵感……这些都是我喜欢的部分。
光听我这样说,你还觉得这是在做讨厌的事情吗?假如你真的喜欢,那你还会拖延吗?
祝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同伴们类似的吐槽,其核心指向三个字—拖延症。据说,所有的拖延症群体是这样的:能不做的事情就不做,不能不做的事情使劲拖!人们一边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更加拖延。
心理学上,拖延症被定义为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蒂莫西·A.皮切尔)。它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自愿”二字表明对拖延症群体而言,即使当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某件事却有意识地拒绝完成。
而在这份“自愿拖延”背后,拖延者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开开心心、心安理得地消耗着时间。他们往往承受着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尽管如此,他们依旧拖延。
表面上看,拖延症似乎就是在该完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好像是任务时间不够。也因此,它一度被等同于时间管理不当的问题。可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对于拖延者而言,即使给予了足够多的时间,他们依旧会拖到不能再拖——这就涉及着一些很复杂的心理因素。
拖延症是自我妨碍的一种体现
很多拖延者担心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结果依旧不理想,恐惧失败或不够理想。这折射出人们对潜在的“劳而不获”的恐惧——人们担心付出努力了却依旧失败,与其如此不如先选择不付出,这样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
于是就有以下这种常见的场景:
“再过两周就要期末考了,我非常清楚自己必须努力复习了,不然成绩可能会不太理想。可经常书刚翻开,手机顺手就摸出来了,刷下朋友圈,逛下微博,半天过去了,然后又朋友聚餐,闺蜜约了逛街……晚上回来又觉得太累了,明天再看吧。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复习却没怎么好好复习。”
而这恰恰投射出的是他们潜在的——“我本来可以取得好成绩只是我还没有用功”“我现在没有取得成功不过因为我并没有很努力”的心态。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用功”、“努力”往往被表达得非常轻松却仅仅是空头支票——显然人们内心清楚那好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因此根本没有付出努力。
让我们来看一下Berglas和Jones于1978年提出的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或许这才是人们拖延的深层原因——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自身能力要大于外显的表现。或许他们的内心已经隐约碰触到这样的事实——“我可能真的只是个很平庸的人,即使我很努力也无法获得我想要的成就”,而我回避努力,不停拖延,是因为我想回避这个事实。对他们来说,成功或失败是他们的核心价值,努力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意味着深深的耻辱,远远比拖延带来的痛苦后果让他们更无法面对。
拖延症是获取自我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我妈已经催了我无数遍去完成一些事,比如说家庭作业,打扫房间等。我也无比清楚自己早晚都会完成它们,但我就是会晃到厨房喝个水,再跑下厕所,然后玩一下桌上的手办,偷瞄一会小说什么的。我总在心里想着再等一会,哪怕5分钟也好……”
以上的情景是否让你感觉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拖延与自我妨碍无关,拖延的理由也和成功或者失败搭不上关系。在这里,它反应的是另外一种恐惧。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可生活中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学会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顺应他人的需求。很多时候,这些规则和需求并非是我们心之所愿。因此,拖延便成了获取自我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假如你愿意进行自我检视,你会发现其实你很愿意在感觉良好的时候打扫卫生,完成家庭作业。可如果这些事情夹杂着他人的某些催促和要求时,内心的逆反情绪就涌现出来。拖延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独立宣言: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我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个人的独立感是衡量自我价值的重要指标。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拖延和人际关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例如,李筱筱完全有能力成为人群中最优秀的人,但她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候刻意拖延让自己避免成功,因为她觉得过于成功会让她的同伴们远离她。而在大学里,有一部分学生会推迟自己的答辩时间,或突然涌现出很多困难以至于他们无法按时完成学业。他们背后的原因是不愿意离开一直依赖着的大学和导师。还有一部分群体,他们太喜欢和朋友们呆在一起的时光,以至于不断拖延任务来满足这部分的需求。他们甚至安慰自己——只要我够拖延,时间就追赶不上我。拖延成了维护他们心里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
了解了拖延所涉及的相关心理因素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拖延症。
上一篇:新买的西装要干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