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土豆作为我国第4大主粮,主产区在哪里?土豆的底肥追肥应如何施用?
土豆,马铃薯,追肥土豆作为我国第4大主粮,主产区在哪里?土豆的底肥追肥应如何施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邀请,土豆又叫马铃薯,被列为粮食之一,我国的南北跨度比较大,土豆由于适应性比较强,在我国南北都可进行种植,一般按照种植马铃薯较多的区域划分,还有几个大的土豆主产区,我国的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是土豆的主产区每年种植一茬,中原一带,山东,河南,河北,也比较适宜土豆生长,常常作为一年两熟种植,在南方也可作为两熟栽培,一年两熟的地区将土豆大多作为蔬菜食用,而北方,每年种植一茬土豆的地区,土豆含有的淀粉量高,常作为粮食进行食用。土豆生长的好坏,产量的高低与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分不开的。
1,使用底肥,马铃薯生长期比较短,一般的生长期从种植到收获大约80~100天左右,这么短的生长期,要想达到高产,必须有充足的肥料,适当的水分,才可以实现。马铃薯是生长在地下的块根,只有使用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土壤变得肥沃疏松,才是实现高产的第1步,马铃薯的产量比较高,高产田一般亩产4000斤左右,每年需要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然后再配合45%氮磷钾控释肥40~50公斤左右,硫酸钾15公斤左右,饼肥100公斤左右。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地表,然后进行深翻15~20公分,用旋耕机耕平,进行作垄,将马铃薯种植在垄上,然后覆盖地膜。
2,追肥,追肥可分为根部追肥与叶面追肥。马铃薯种植之后,幼苗出土后就迅速生长,能不能达到苗齐苗壮,对马铃薯以后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三个星期之后,马铃薯根部就有块出现,此时肥水充足马铃薯块根生长迅速,因此,在马铃薯齐苗期,可结合浇水,顺水冲施多元素,氨基酸水溶肥,每亩地10公斤左右,如果有经过充分发酵的粪水,每亩地使用700公斤,效果更好。马铃薯进入现蕾期,地上部分逐渐有花朵出现,可在开花后进行摘除,减少养分的消耗。马铃薯地下根膨大期,水分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应做好,土壤经常处于潮湿的状态。在马铃薯现蕾期,就可顺水冲施磷酸二氢钾,每亩地3公斤左右,尿素每亩地2.5公斤左右,在发现马铃薯根部出现裂缝,并及时的进行覆土,防止出现“青头”。青头含有一定量青鲜素,失去较好的口感。
3,叶面追肥,马铃薯植株长成之后,在田间走动不便,对于根部追肥,不容易操作,除了顺水冲施肥料之外,适当地进行叶面补充叶面肥,叶面肥一般有2%磷酸二氢钾,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叶面肥,以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马铃薯薯秧生长较旺的,可进行叶面喷洒1000倍液多效唑,或者是烯效唑。为了能促进马铃薯健康成长,可适当喷洒杀菌剂,进行预防病害,一般常用的有600~8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吡唑醚菌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土豆属茄科,是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土豆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土豆施底肥最好是生物有机菌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土豆起源于拉丁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16世纪,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家分别从拉丁美洲将土豆带回我国种植,而后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但是,在18世纪后土豆才作为一种农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世界各地对其称谓也各不相同: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罗斯人叫荷兰薯。
我国土豆栽培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由欧美传教士带入,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京津地区是亚洲最早见到土豆的地区之一。另外较早传入地区是台湾和闽、粤沿海各省。土豆在我国有20多种别名:或因其源,称为荷兰薯、爪哇薯、爱尔兰薯;或缘其形,称为土豆、地豆、土卵、地蛋、山药蛋;或因区别于山芋(甘薯),而称为蕃芋、蕃人芋、洋山芋、阳芋等。而最为常用的名称在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多称土豆,西北和西南地区多称洋芋,山西和内蒙古一带多称为山药蛋,全国则统称之为马铃薯。
尽管土豆在世界各地种植的历史(除原产地外)只有400多年,但由于土豆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营养成分丰富、用途广泛,既可作蔬菜作物和经济作物,又是抗旱、救灾作物,是中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其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世界上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150多个国家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等温带国家。
土豆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中原和东南沿海各地较少。栽培面积较大的省(区)有四川、贵州、重庆、云南,其次为甘肃、内蒙古、河南和湖北,还有吉林和辽宁。四川省在我国栽培土豆面积最大,常年在100多万公顷以上。分布特点是北方多,山区多,杂粮区多。
根据我国各地土豆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等多年的资料,结合土豆的生物特性,参照地理状况、气候条件和气象指标,我国土豆栽培地区可划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季作区等。
1、北方一季作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二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本区无霜期多在100~150天,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24℃,大于5℃积温在2000℃~3000℃之间,一般年降雨量100~800毫米,一年只栽培一季。
本区由于无霜期短,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土豆生育。栽培面积大,约占全国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也是我国的种薯基地。
2、中原二季作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各省,面积小于全国的5%。
本区因夏季长,温度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为了躲过炎热的高温夏季,选择在春、秋二季栽培,一年栽培两季,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