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碎片化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长篇大论还能活多久?
碎片,长篇大论,时间碎片化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长篇大论还能活多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000字的文章我还是喜欢读的,的确,碎片化阅读已经来临,但是,并不影响长篇大论的存在。
碎片化阅读,只是你接受各种杂乱的信息,信息量不错,可是,更多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俗称“快餐文化”。
而“长篇大论”它会给予你阅读的文化涵养,引导你的思想,知识体系也比较全面,这个可以“分段式”阅读,可利用你的碎片时间。
它们不是两个对立面,长篇大论不会消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以我在练一句回答,又不来菜,谈个家常,自德其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碎片有碎片的好处,长篇有长篇大论的好处,各有长短。一个微博或文章的碎片能代替一本书系统的学习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数人在进行碎片化阅读,但这并不妨碍热爱学习的人通过长篇大论获得更加系统而全面的知识。
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学习。性质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主动学习的人,在生活、工作、事业中,也必然占据了主动地位。
所以,就看人们如何选择了。长篇大论依然会稳健得活下去的,因为总有人会需要。
不必担心这个,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被碎片化的内容淹没而不自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你的提问感觉人的耐力不如以前了长篇大论太长了,没有耐心的人很难接受。现在喜欢短小精悍。从微信到头条,太长的文章看不完就离开了。所以这是趋势,这就要求作者思想概括性要更强。至于能活多久很难定论。你说是不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碎片化阅读只是应用场景不同,比如通勤路上、午休时间。它存在的意义是填补人们在这些碎片时间内的注意力空白,但是碎片化阅读对于构建个人整体知识架构来说,意义不大。
所以这时长篇大论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通过阅读大部头的经典和有深度的论文。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更新。
比如我们想学习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单靠碎片化阅读是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只能通过阅读大部头的经典经济学书籍,然而经济学概念复杂且晦涩,只能通过深度思考才能正确理解。
这都是碎片化阅读不能实现的
同时长篇文章还会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让读者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辨别和吸收。反观碎片化阅读,因为身处碎片化时间场景中,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这个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吸收效率不如深阅读。
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来引发深度思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也就是说,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做笔记。尽管现在碎片化阅读应用很方便,在手机上就可以读书、做标记。但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想法,是不能做到及时记录的。
从这个方面来看,“长篇大论”仍然还会有自己的存在空间和受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碎片发阅读时代已经来临,长篇大论还是会存在更久的,虽然有的时候碎片化阅读是更多人喜欢看,但是好多人还是更喜欢长篇大论的,因为长篇大论在里面解释的多,让我们了解的也更多,碎片化阅读虽然短,但是我们了解重要的部分没有,所以说长篇大论还是会存在很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