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碎片化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长篇大论还能活多久?
碎片,长篇大论,时间碎片化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长篇大论还能活多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你长篇大论的东东是否有道理,如果有道理,有人们想看的东西,有深度。自然会有很多人去看,而且还会期盼着去看,这才是忠实的粉丝。如果你写的东西没有老头,短也没有人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碎片化的阅读能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和资讯量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们对隐藏在这些碎片化资讯后面的背景、疑问的关注和需要。所以一定量的信息和资讯的深度解读和追踪式的文章有存在的必要,也一定会有市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压力大,节奏快,除去正常工作,休息时间,貌似仅剩零星碎片时间,来进行其他活动;比如,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有耐心去看长篇文章;恰恰相反,这反而会促使人们更加珍惜阅读到好文章的机会;在碎片时间里,高度集中阅读,学习有深度的,有客观见解的文章。
因为时间碎片化,更显得珍贵,对于有追求的人,流水账似的长篇大论,固然不会被追捧;而对于那些有独特见解,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文章,因其在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明,文章篇幅虽长,但还是让人趋之若鹜。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无不要求着我们变得更好更优秀,才能不被替代,或淘汰;现代作家,要写出更有深度的,更有说服力的,更有价值的作品,来留住读者;滥竽充数者,则被淘汰出局。
而作为读者,在没有多余的时间里,要慎重选择作品来阅读;毕竟时间很宝贵,请不要轻易浪费掉;还记得,赢得2018年央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便是利用送外卖的碎片化时间,去背诵和学习诗词,他的成功看似一步登顶,实则十年磨剑;就如董卿所说那样,“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所以,合理提高碎片化阅读,高效提高记忆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来说说什么是“碎片化阅读”和“长篇大论”?
“碎片化阅读”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而存在,主要通过手机来进行的阅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可以让每个人实现“随时随地”阅读。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碎片化阅读”可以让人“见缝插针”在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充电”。从此角度看,“碎片化阅读”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给忙碌的人们也“有时间”阅读”,是一件好事!
“长篇大论”似乎最符合传统小说的基本特征,“四大名著”和国外名著《飘》等都属于“长篇大论”的作品,这是基于情节发展和故事描述的需求,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经典名著”虽然“长篇大论”,却依然有很多人包括专家去阅读,研究它,如中国《红楼梦》、国外《圣经》,这些名贯古今的名著绝不可能“只言片语”这种“碎片化信息”可以拼凑成的体系性巨著。
由此说来,“碎片化阅读”和“长篇大论”的优缺点就显而易见。
“碎片化阅读”优点是阅读很方便,可以“即时”获取更新的消息。缺点是东一句西一句,知识相对比较“片面”和“凌乱”,很难形成“系统性”知识链。
“长篇大论”的优点是容易具备“系统性”,从“知识点”到“知识面”,再到“知识立体构架”,给人一气呵成,有头有尾的整体感!缺点就是容易给人一种“一眼望不到边”,难于坚持读完的感觉,因为篇幅太长,比较耗时费力,而且不一定一遍可以读懂!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既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碎片化阅读”,也要进行系统性的名著的“长篇大论”的阅读。如果知识链是一棵树,名著阅读是主干,“碎片化阅读”是分支或补充。
如果我们只有“碎片化阅读”,容易犯“断章取义”或失去知识系统性错误。因为很多名著都是几千年来前人心血之作,不可不读,如《二十四史》,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脉,必须要读它,否则,也只是“蜻蜓点水”,很难形成科学客观的历史观。名著即使“长篇大论”,我们的文化依然离不开它们。
因此,那些经历时间考验“长篇大论“的名著,不但不会消亡,会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后真正有意义的“碎片化阅读”内容将有很多部分就是这些经典,而不只是“瞎编乱造”的博你一笑的段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下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先回答题主问题:会一直活下去。
题主说,碎片化阅读时代来临,这个我不否认。
可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喜欢碎片阅读,并且会陷入碎片阅读无法自拔的人,和阅读长篇,甚至是去阅读一本书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群体。
我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过,阅读一共分为几个层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