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中的更厉害?
演义,诸葛,陈寿为什么说《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中的更厉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对于三国志,诸葛亮治理政务的能力更是惊天动地。怎么说,陈寿表示,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带的不是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吗?为什么他能在国家打仗的情况下还能治理成这样?我不理解?但是陈寿这样一个学术严谨的人就是这样形容他的治国的。
5,三国志里,诸葛亮治国能力120,满分100。带军能力98,满分100,出奇谋妙计能力80,满分100。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治国能力100,满分100,带军能力100,满分100,出奇谋妙计能力100,满分100。嗯,毕竟是小说人物,要完美才好。
6,总结,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智谋近妖。在三国志里虽然诸葛亮有缺点,但是陈寿开始把诸葛亮比作萧何,管仲。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陈寿觉得诸葛亮失败在手下没有优秀的将领,不能弥补他不擅长你诈我来我坑你的缺点。最后陈寿又说,诸葛亮去世很久,还有梁益之民讨论他。“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陈寿觉得诸葛亮受民的爱戴远远超越召公,子远等人。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陈寿写这句话,和我的感受一样呐。就是诸葛亮终于让我相信,这种理想化的东西居然可以成真,司马懿说的对,天下奇才也!
7,最后陈寿干脆把诸葛亮和咎繇,周公这种人放一起了。反正对于诸葛亮的崇拜程度,恐怕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大约一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说,《三国志》的诸葛亮远不如《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厉害。历史上的诸葛亮,无论在战略战术上,并不很高明。比如隆中对,他提“三分天下”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又主张尊早已失去人心的东汉王朝为正统,恢复旧汉室,这点就不能和鲁肃向孙权提出的“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图”的建议相比了。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江东稳定了几十年,从不主动打仗,一心发展经济,百姓安居乐业。刘备进益州不久,诸葛亮就立即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准备由汉中、荆州两路出兵进攻曹操,北伐中原,一统全国。但是,他却忽失了江东孙权的势力。如果你消灭了曹操,占领中原,下一步肯定会收拾孙权的,人家江东人才济济,看不出这点吗?刘备要是不急于一统天下,命关羽率领荆州守军北攻襄阳,决不致于招来孙权联合曹操,偷袭荆州。荆州一失,再也没有恢复。可以说,隆中策失败了。而且,什么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南屏祭风,取汉中,空城计,都是《演义》强加给诸葛亮的,正史根本没记载。诸葛亮的优点是治国安邦,忠于耿耿,勤政爱民,而非高明的军事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志是史,三国演义是小说。写史要求是真实,可小说就不一样了,小说讲究的是可读性,趣味性。三国演义的影晌比三国志大了許多。三国志是文化较高的读书人学习的,而三国演义是稍有文化的大多数人都可以看的,它通俗易懂,很多故事情节甚至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尤其过去专门“说书”的人,在集市上说书招俫生意。作者罗贯中封建正统思想作怪,把蜀意为正统,把曹魏给以貶低,把诸葛亮吹得神手其神,什么草船借箭,神坛祭东风,什么给下属有锦蘘妙计。就关羽来说,什么过五关,斬六将,千里寻兄困古城,和曹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其实,曹操被丑化了,诸葛亮被神化了。
这些就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诸葛亮,想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借东风,祈天星的诸葛形象。但对比三国志中的诸葛形象,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形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现将几条个人意见 分析如下:
第一,真实的诸葛形象并不是如此的可以“逆天象”。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关于诸葛祈天的段子,如在赤壁之时的借东风,在临终之际的观自己之本命星,至于其中如在关赵等一干人等的死去之时可以通过将星的陨落来推测出来,在我们现在看来,则更是天方夜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我们细读,便很难发现这种字眼,这固然体现了正史与小说的不同对待历史的方式。但无疑,三国志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更符合事实。而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更多是服务于作者的忠君思想。
第二,真实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的一般用兵如神。就大多数现在的观点来看,诸葛亮实际上更加偏向于政治家而非军事家。按三国志中所述: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可做此说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战绩,所有的军事成就大多需要加以辨别,几乎除了失街亭和北原渭桥外未尝败绩,这明显有着夸大的成分。是作者有意尊刘而为之。在三国志中,诸葛的军事才能并未到达鬼神莫测的程度,而是相对三国演义来说,相当客观的。只是属于上等水平而已。
第三,诸葛亮的地位问题。在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地位,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突出,诚然,这可能是和正史的体制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我感觉是陈寿理性的分析占据主要地位,他并未如同后世罗贯中般存在着强烈的尊刘意识,故能保持更多真相。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作为刘备集团的头号谋臣,当然这点我是无疑的,尽管有学者提出法正等人之说但终归不如此传统观点之固,我个人也持诸葛为刘备集团第一谋士之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既然作为刘备集团的头号谋士,并且我们都清楚全书的基调是尊刘为正统。故而为作者所大幅渲染,以致我们有诸葛亮之智慧空前绝后,世所无匹之感,当从正史中分析,曹操集团中的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孙权集团中的周瑜,陆逊等人则恐未必逊色。我个人以为陈寿在做三国志之时,并未料到后来人对诸葛的推崇如此备至,故而比较客观 ,或者说是对其他谋士而言相对公平。诸葛作为刘备集团第一谋士当无疑问,做三国之最,则应存而不议众谋士的时期事件不同,难以作比,各种排行终归无聊,无用之功而已。
上一篇:李信成最强战士,不怕吕布、狂铁,带线比程咬金还无解,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