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的“士”有哪些层次和含义?
的人,道德经,上士《道德经》中的“士”有哪些层次和含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概意思是:上士的人听见“道”,会马上亲身实践。中士的人听见“道”,会将信将疑不一定会去实践。下士的人听见“道”会大笑。正是因为下士的大笑,才显出道的高深;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的意思是有悟性,智慧高的人。这样的人听说“道”以后,会深信不已,没有一点疑惑,而且一定会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的意思是比较有悟性,智慧不太高的人。这样的人听说“道”之后,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相信和怀疑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故而行动力也会大打折扣;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的意思是没有悟性,蠢笨的人。这样的人听说“道”之后,就会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因为“道”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连蠢笨的人都不嘲笑的话,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徳经中的士分为上中下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士在道德经中只出现了两次,分别是第三十八章“上士闻道”中的上士、中士和下士以及第六十八章中的“善为士者不武”。士者事也,凡能事其事者称士,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士本身是要做事的,而勤而行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所闻之道是否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之道中可以知道士还是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对事物的认知识别能力的,有知识有能力能对没有认识过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识别和学习能力,这就是士与普通的民的区别,所以《道德经》中的士是指有知识有能力并且在做事一线需要直接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也可能带领几个人一起从事一项工作,所以他们应该是从事一件事情时最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嗨,时代闹的,古与今完全不同。
古书,不是给奴隶看的,仅贵族识字,富商都未必识多少字的,从而识文断字者才精英的。
这一点不明白,啥古文都理解不透。
士,是最小最低级的有话语权人,士以下就没话语权了,要反应问题须层层转告,不能当面述的,除非受召得进见,否则不见面的。
这由,士以上越来越高级,士以下则农工商兵可见到的,读书须认真才看得清内函。
真实里民虽在士下,但乡绅.长者.巫师.首长.族长,甚至四少保因实权掌村民,在话语权比士高点。只不过士有备案在贵族册,三老四少等不在案册内。
现代语有资格当官否的意义,当时没科举式呢,更无企事家及研究员等呢,仅官民两式夹可当官者,虽未必能当上,仍有机会的。
而士,是比有机会当官者优越一点,可入府衙走动的人。
然而,道德经内的士,专指修行修养学问技能的人,与当官无关。
当时,匠高手称为把头,农高手称把式,再学问,再官,及民的一般人。细点还有个侠与医。但归平民,不是奴隶。在官职及差办为贵族,即吃皇粮的,不奴隶又不吃皇粮的是平民。皇粮即所收的税与费。
现实里贴身奴,其实权可比其主人下属大。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上一篇:有谁知道热恋的味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