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高句丽,中原,隋唐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隋炀帝唐太宗都是在基本解除突厥威胁后,才把目光转向东北,这是形势使然。
高句丽之所以难打,也是地理原因。以中世纪条件,从陆上为大军运输补给太困难了,隋炀帝就是因此对民众压榨太甚,才引发大起义。
一旦中原完成海军建设,由山东半岛海上出击朝鲜半岛,降低补给难度,实现两面合围,高句丽的末日也就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高句丽,不是高丽。
是避免五胡乱华的类似局面再次产生同时消耗世家门阀力量。当时高句丽占据东北的广大地区,对中原来说很危险,在它暴兵之前打掉最好。
很多年后,满族从这里兴起也说明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
高丽在古代位置偏僻,半岛之上,只要它不招惹中国一般不会打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唐时期的高丽还真不是弹丸之地,当时的高丽国疆域包括朝鲜半岛的大部分,辽东一带,以及内外蒙古俄罗斯的一部分,从疆域上看已经紧追隋朝,隋朝两代君主都把迅速崛起的高丽视为外患,唐太宗时期更是把高丽当做头号外患,虽然高丽没有主动威胁中原王朝,但是一旦中原有内乱,伺机内侵的事肯定会发生,所以隋唐两边绝不能坐视高丽强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可不能小看高句丽,高句丽从长远战略来看,高句丽势力强大,极盛时疆域东临日本海,南部控制汉江流域,西北跨过汉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隋唐两朝跨度70年,历时四代帝王,耗费大量国力,只为征服此地,高句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中原要想安定,必定要控制占领高句丽,从隋文帝杨坚就开始对高句丽用兵,从此开始隋唐两朝征讨高句丽战争,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人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征服高句丽,隋炀帝杨广视高句丽为心腹大患,举全国之力征服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后勤保障民夫二百二十万,兵败辽东城,隋朝灭亡和征服高句丽关系极大,可见杨广深谋远虑,防范于未然,防微杜渐,若任其坐大坐强,必定威胁中原安全稳定,对中原构成长期威胁。当年隋文帝杨坚告诫高句丽,辽河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非常不安分,高句丽私下和东突厥结盟,妄图东西夹击中原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不遗后世忧也,吾高句丽不灭,也许忧的不仅是唐朝后世,而是整个华夏的后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要纠正一下,是高句丽,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地方政权,不是高丽,高丽是中国宋朝以后的史书和朝鲜的王氏高丽搞混淆了,高句丽是很大的国家,跨鸭绿江两岸,包括辽宁、吉林,朝鲜半岛直到汉江南岸的很大一块领土,可不是弹丸之地,历史学家说,7世纪时,东北亚气候比现在温和,高句丽的人口大约有500万人,而当时唐太宗时,唐朝全国才有1600万人口,而高句丽的士兵也很多,打败隋炀帝100万大军,虽然有隋朝军队都是强迫当兵,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但是还是证明高句丽有战斗力,特别是度过鸭绿江的32万先头部队,只有2700人逃回。而唐太宗征辽东时,不算辽东的守军,高彦寿、高慧珍又带来援兵15万,要不是李世民能打,早就和隋炀帝一样,全军覆灭了,高句丽当然是大问题了,过了几十年以后才被唐高宗没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