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隋唐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太宗,地府,西游记《隋唐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隋唐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唐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这是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
《隋唐演义》唐太宗入地府,是提高唐太宗人格魅力的表现,唐太宗一辈子最不忍回忆当然是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两个兄弟,软禁了父亲,放在任何一个平常人都是骨肉相残,伦理不容,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唐太宗竟然做了。唐太宗为了当皇帝,政治斗争无所谓对错,只有胜与拜,唐太宗堵赢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理性上是对的,但是唐太宗也是人呀,是有骨肉相亲的感情的,狠心杀了兄弟,心里当然有愧疚的意思,特别是父亲还在,更是没办法交代。直到把突厥灭了,唐高宗才高兴了一下,唐太宗看到父亲高兴,当然也是高兴。《隋唐演义》是高度歌颂唐朝的,特别是无限度拔高唐太宗高大形象,但是遇到这件绕不过去,又不好推脱的伦理惨剧,只能通过戏剧方式来处理,因此《隋唐演义》唐太宗入地府,是拔高唐太宗形象,通过地府的演绎,委婉地表述那残酷的骨肉相残的政治斗争。
《西游记》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就简单多了,就是为唐僧出场作热身,为了西天取经而借鉴了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虽然都是拔高了唐太宗的形象,但是一个是为了解释骨肉相残的悲剧,一个是为了演绎唐太宗慈善的形象。通过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表明道家法度森严,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解决办法非佛教不可,因此要举行佛教仪式,等着唐僧出场。再借鉴历史上唐僧赴西天学佛,是偷渡过去的,个人行为,通过这个故事,就表示是政府认可了,还有文件,需要到各个国家换交公文。
综上,《隋唐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隋唐演义》的唐太宗入地府更多是为了提升唐太宗形象,为玄武门之变做个模糊的注解。《西游记》里唐太宗入地府,完全是宣扬佛教,贬低道教,完全是为了西天取经唐僧出场的需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太宗入地府的故事流传已久的游冥故事,在明清小说戏曲中也有不少记载.较早记载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是唐张鷟《朝野佥载》和唐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西游"系列小说中,《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源于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游冥故事.此外,杨志和《西游记传》(《四游记》中)、《西游释厄传》也有记载."说唐"小说系列中,《隋唐演义》第六十八回"成后志怨女出宫,证前盟阴司定案",记唐太宗入冥事,较为详细.《混唐后传》第一回"长孙后遣放宫女,唐太宗魂游地府"与《隋唐演义》所记大致相同.戏曲中记唐太宗入冥事的有《唐王游地府》(云南唱本小说)、《翠莲宝卷》、元杨显之《刘泉进瓜》(杂剧)等.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第六十八回,唐太宗魂游地府故事成了李世民解释“玄武门之变”的一个契机。文中写到冥王问太宗,建成和元吉两兄弟在阴间向冥王哭诉太宗害他二人性命。太宗说道是他兄弟二人串通谋害我在先,若非尉迟敬德相救,我必死无疑。而后又屡次三番欲要我性命,我大难不死,这两兄弟不除掉我决不罢休。为了家国天下所以我才出此下策。
所以说《隋唐演义》中是在太宗入地府突出了唐太宗的仁德之举,同样是出于拔高唐太宗形象的目的.
西游记
《西游记》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对地府作了详细的描述。唐太宗因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案,被老龙王在森罗殿上告许救反诛之,要三曹对案。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唐太宗赴地府走一趟。唐太宗渺渺茫茫来到了“幽冥地府鬼门关”路旁,在路口上迎接李世民的是判官崔玨。
《西游记》中太宗游地府涉及地狱十王、冥吏、酆都判官、地狱各种酷刑,唐太宗先后经历了森罗殿、幽冥背阴山、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奈河桥等.这里的冥界观念是佛道杂融的地狱观念,冥府机构完整,功能齐全,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比较流行的冥界观念。
总结来说《隋唐演义》是中的太宗入地府是出去政治目的,提高太宗的高大形象,解释是出于无奈才杀兄弑弟的,并非为了夺权。《西游记》中太宗游地府完全是佛教理念了,劝人向善,死后轮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