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并购整合趋势此起彼伏
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并购成为其最常使用的方式,从趋势上来说,资源配置越来越集中化,业务多元、规模更大的机构正不断涌现。这种趋势发源于一百年前,一直在正向增长。比如,在美国,排名位于前100名的大型银行的总资产份额占行业总资产的90%以上,显然,欧洲和日本银行的集中度要高于美国,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已经远远突破了20%/80%的二八定律,进入了垄断竞争阶段。事实上,很多金融专家也认为“并购”是行业进步的终极追求——大型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并购小型机构来实现行业的寡头垄断、甚至完全垄断,尽管政府或者公权力部门可以通过《反垄断法》或者《金融规制法》来阻止这种不正常的商业形态的出现,但仍无法阻挡市场的并购潮流,况且,适当的并购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当然,在学术界也存在这样的讨论,就是金融机构的并购整合趋势是否真的势如破竹?经过相关的实证调查,结论是“不一定”。比如,以商业银行并购为例,在21世纪初,并购趋势减缓,并购发起的增长率有所下降,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仍达到7000多家,欧洲和亚洲的银行也达到几千家的数量级别,基本以小银行为主。换句话说,银行并购仍然是主流,但并购的速度却在减缓。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上好的并购目标已经越来越少——最好的目标都已经被并购了,而并购方必须考虑效益问题;另外,金融市场的持续细分,给了很多小型金融机构生存下去的机会。事实上,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美国与德国的许多小型银行明显表现出其更灵活的优势,相比于行业内的大型银行,营业收益和风险管理都做得更好。另外,花旗银行也剥离了部分经营不善的保险业务,由此说明并购后的资源整合也并非一定能获得成功并为银行带来正向收益。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基本能获得高额的净利润和充足的现金流,但花费过多成本发起的并购却很有可能是失败的,特别是并购完成后,银行成为业务逐渐多元化的大型金融机构,那么,如何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变革,是急需思考的问题。
2.小型社区金融机构更具有效率
目前,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倾向于使用社区营销的方式,是因为在当前的金融市场营销环境下,银行客户经理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成为零售业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资产规模偏小,采用集中化战略,设定单一社区为营销目标,服务类型较少(如只有贷款、信用卡、存款和投资咨询业务)的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可能相对来说会更好,即使其市场份额仍然在持续减少,但越来越深入的市场拆分还是让很多社区银行看到了商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研究显示,金融业的规模经济是有限度的,在达到单位成本最低点之前,小型和中型社区银行不需要过度扩张,只要能充分挖掘和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能把自身的经营效益最大化。比如,它们在给小企业和社区家庭设计贷款方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更了解客户情况。
3.媒体运营分化
小型银行比较关注的问题是能否实现稳定的收入,他们是极为需要利用广告手段进行市场开发的,但有限的市场经费使他们无法广泛使用大众媒体,因此,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推广等)成为其较合适和灵活的宣传手段。当然,拥有全国或全球服务能力的大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使用大众媒体,他们思考的重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广告的效应,因为他们具有庞大的资金量,可以把主流广告运用到极致,网络、电话和电视等渠道都是其促进金融产品销售的着力点。很多行业巨头甚至把分行定位为在全球各地的金融产品“展览厅”,追求分行的同一化和标准化,然后把重点放在使用大众媒体宣传自身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上。除此以外,大型商业银行还能够充分灵活运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针对日益增长的移动人群做出相应的广告地域规划调整,以维系远程客户关系,辐射周边潜在客户人群。
当然,这是显性化的趋势,但隐性化的趋势往往难以预测,未来最具不确定性的焦点之一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未来将会面临一些困惑,在金融业准入门槛放开,非金融机构得以进入金融市场的时候,如何继续维持自身的优势?大型非金融机构(如通用电气等)往往雄心勃勃,又具备产业能力,他们往往把金融和产业有效对接,把“产融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消费金融、商品期货、实物期权等,这些实业集团早已进入金融市场,并正在谋求更大规模的扩张。比如,在美国,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一位极为出色的非传统金融机构竞争者,那就是以实体零售店扩张模式闻名的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
一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商业银行法都严格规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鸿沟,并对银行的经营范围作了详细规定,比如美国的《国民银行法案》,全球很多国家都认同这种便于监管的法律思维,并效仿移植。在美国混业经营的监管背景下,构建法律壁垒能够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使其避免严重的损失。比如,允许非金融机构涉足银行业,必然也会牵涉较多的“关联交易”,从而大大增加了整个集团的财务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比如,商业银行被并购后,马上采取降低利率的举措,向其母公司发放低息贷款,但其实其母公司本身并不符合银行相关的贷款要求,甚至贷款项目的本身并不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从而导致银行的贷款成为不良资产。但是,法律的漏洞总是能够被利用的,市场的超额利润将成为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突破监管的原动力,因此,对于风险监管,最合适的方式是“宜疏不宜堵”,应在适当开放门槛的基础上,利用更先进的监管技术,实现精准监管,比如,建立以“严格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动态监管体制。
从美国现代金融史的角度来看,全球最大的家用品和百货零售商沃尔玛曾花费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军金融业,用尽全力争夺其在银行业的制高点。比如,在从1999年开始,沃尔玛精心制定了一个针对俄克拉荷马一家储蓄银行的并购方案,但由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的存在,最终并没有成功。但美国国会1987年通过的相关法案并没有完全禁止非金融机构进军银行业,只是有所侧重,比如允许产业集团或者零售集团控股“实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沃尔玛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收集加州、犹他州等州发行实业银行特许证的相关情报。在此之前,就有一些大型实业和零售集团,比如美国运通、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美林和塔吉特等已经成功取得了实业银行特许证,并率先开展商业银行业务,显然,沃尔玛并不甘心落于人后,甚至想后来居上。可事与愿违的是,当沃尔玛制定了在美国成立一家担保实业银行的方略时,遭到一些商业和顾客团体的强烈反对,最后,沃尔玛在与这些团体的博弈中,放弃了自己的战略计划。
不过,沃尔玛进军银行业的决心是坚定的,并制定了首先在国外尝试的策略。沃尔玛经过反复权衡,认为实施这个策略的最佳平台就是它设立在墨西哥的子公司,即是“墨西哥沃尔玛”。从子公司的资产规模来看,墨西哥沃尔玛在当地设立了将近700家实体店,并已经在距离墨西哥城不远的工业区托卢卡创建了一家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沃尔玛银行”,同时,沃尔玛银行已开始筹备其并购扩张战略,并罗列出拟兼并对象和资源整合方案。沃尔玛银行在制定其企业战略时,准备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把借记卡、保险、消费者贷款或者其他金融服务的费用尽可能降到最低,甚至为零。显然,这个战略是成功的,经调查后发现,有很多沃尔玛银行的客户是首次开立银行账户。从集团的总体战略来说,人们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为人们提供最便利、最便宜的消费金融服务,将大大增加母公司控制下的实体商店营业收入,因此,在北美,可以认为适度允许实业或者零售集团进入银行业,有利于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用,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制定金融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另外,有很多专家表示,如果美国政府支持沃尔玛在本国大举进军金融界,那么墨西哥沃尔玛银行的商业模式就可以移植到美国本土,最终实现其跨界混合扩张的大战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