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提高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能力怎么提高思维逻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种一致性,也叫逻辑自洽性,简称“自洽”。不自洽,就会出现概念的恶性循环、死循环或自循环,陷入哥德尔(不完备)陷阱。
例3,证明“白马非马”是伪命题。
就语义学默认规则,马是各种马的统称。白马是一种马而不是抽象马。“白马非马”中的马=抽象马≠一种马。公孙龙在偷换概念。证毕。
例4,证明“飞矢不动”是伪命题。
设飞矢行程为s,速度为v,剩余行程为sₙ。芝诺说,剩余行程sₙ=(½)ⁿs≠0,n∈N→∞,即:飞矢永远到不了终点,视同飞矢不动。
芝诺预设了“分割可无限”伪命题,与“无限分割不可以”之应有公理不自洽。证毕。
例5,证明“宇宙是多重宇宙”是伪命题。
我们可以预设宇宙(Λ)是包罗万象(ΣXi)的无穷大存在形式,即:Λ=limΣXₙ(n∈N→∞)。
多重宇宙是Λ={Λ₁,Λ₂,...,Λₙ},某重宇宙=预设宇宙,显然在偷换概念,违背同一律。证毕。
排中律,是指在进行各种逻辑操作时,不可以说“既是又不是”或“模棱两可”。排中律尤其适合严谨的科学原理。
例6,证伪“科学不可证实但可证伪”
波普尔这里的科学是指科学原理或真理,本来就是人类在长期观测实验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例外的真命题。
实验与实践=证据。直线距离最短最短、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都是可证实无反例的。
根据排中律,要么上述原理是真理,要么就是谬论,不存在既真又伪的科学原理。证毕。
当然,本来就是伪命题而被“科学原理”的科学原理,就不存在科学可证伪的说辞。
例如,“不确定原理”基于否定因果律,“洛伦兹变换”基于空间虚无轮,“奇点爆胀论”基于科学原理失效,“量子能密无穷大”基于量子是零维质点,“量子纠缠论”基于粒子全同论,——本来就是伪命题。
不矛盾律,是指各种逻辑操作至少要自圆其说,不可以自相矛盾,不可以出尔反尔。
例7,证明“狭相质能转换方程”是伪命题。
且不说用洛伦兹变换不成立即可证伪质能转换方程“E=mc²”,只要从质能方程的推导过程的自相矛盾,亦可证伪质能方程。
在第一段推导过程中,直接引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就视同引用了能量守恒定律。而质能方程不承认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不矛盾律。证毕。
在第二段推导过程中,直接对质量m进行微积分,而质量归因到亚原子,而亚原子之间有巨大空间,是不连续的。这就违背了微积分基本原理。这也违背了不矛盾律。证毕。
况且,物理人有一个基本常识,方程是函数思维,各参数之间是对应关系。
显然,E=mc²的E是质量为m的物体以光速c运动的E。这个公式的m适合所有的物体吗?
充足理由律,是指尤其对于命题的证明,既要证明必要性(理证自洽性)又要证明充分性(例证无反例),否则该命题就是伪命题。
因此,充足理由律是包含了同一律、排中律与不矛盾律的综合法则,体现了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科学精神。
例8,证明“宇宙学红移”是伪命题。
宇宙学红移是对哈勃定律的过度夸张。以下先证伪其必要性不成立,再证其充分性不成立。
●宇宙学红移的必要性不成立的三个理由:
①宇宙学红移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零维无体积的奇点,所有的动力学科学原理皆不成立,即所谓的“失效论”。既然没有原理支撑,那么这个奇点就是想当然,就是胡扯。
②宇宙学红移基于的奇点论,本身违背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③宇宙学红移即空间膨胀论,违背光程传播信息的基本法则。空间膨胀,并无实际发生的电磁波与引力波的光子行程,就不可能有信息,无信息命题≡胡说八道。
●宇宙学红移的充分性不成立的四个1理由:
①宇宙学红移基于的哈勃退行性红移定律,无法解释还有少部分的类星体存在蓝移现象,犯了“以偏概全”或“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②红移不排除有,熵增加红移、浓度扩散、洼地效应、水向低处流之自然规律。高能密区域总要向低能密区发散。光源激发电磁波,从初始高频会不断衰减降频红移。
③红移不排除有:恒星衰老时热核反应弱化而导致电磁波加速红移现象。
④红移不排除有:哈勃望远镜处于银河系与类星体之间的附近区域,此时它随着太阳对于银核而言,正在做近核点进动。
一方面,它与所有另侧的类星体距离越来越远而表现为红移。另一方面,它与同侧类星体距离越来越近,表现为蓝移。红移或蓝移的时间大约2500万年。
通过上述八个例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大逻辑思维力有多么的震撼,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这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里是最大的缺憾。
所有的诡辩、神逻辑、伪命题,都将被逻辑思维法则驳斥得原形毕露、体无完肤。
要熟练掌握“逻辑思维的操作规程”
形式逻辑是用概念操作的,概念是逻辑的基本工具。
运用概念进行——①定义、②划分、③判断、④命题、⑤推理、⑥演绎、⑦证明,包括证实与证伪——统称逻辑操作。
所有的逻辑操作,必须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四大法则”。
定义,是逻辑思维的核心,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终结点。
逻辑学教科书多的是,为避免信息冗余,笔者只讲最不容易掌握的逻辑操作——定义。
定义,是对某个概念,诸如名称、术语、范畴,所含信息价值乃至本质属性的规定。定义方式有五种:
①基于换一个说法的简称定义法,也叫命名法、名义法、顾名思义法。
②基于个性加共性的种属定义法,表现为基于上级概念就特定语境的分类。
③基于变量关系式的唯象定义法,表现为投影法、映射法、拓扑法、迭代法。
④基于结构加功能的系统定义法,表现为基于结构与功能互因的系统方法论。
⑤基于对立统一观的超对称定义法,表现为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唯物辩证法。
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简称定义法的几个例子
①北约,顾名思义,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躺枪,即便是躺着也会中枪。
③然并卵,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简称。
④不明觉厉,虽不怎么明白,但觉得挺厉害。
⑤电流,名义上是电压比电阻,即I=V/R。此类定义,属于异名同义,互为等效表述。毕竟,如果说电压对对电阻的比值,很不方便。
●种属定义法的几个例子
①白马,是一种白色的马。解释:种概念=属概念+属差。马是属概念,又叫上义词。
白是属差,白马是种概念。注意到:种↗属在↗科↗目↗纲↗门↗界。“↗”=“上级是”。
②热能(Q),是基于热力学的动能(Ek)。动能(Ek)是基于动力学的能量(E)。有能量逻辑链:Q↗Ek↗E。
③场量子或引力子(g)是基于真空场的量子(q)。光量子(γ)是被激发的场量子(g)。有量子逻辑链:γ↗g↗q。
●唯象定义法的几个例子
①万有引力,是两个实体质量乘积与引力场半径平方成反比的力。解释:质量参数与场半径都现象性参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