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朱雀,野草,乌衣巷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旧日桥上装饰著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六、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朝时期,乌衣巷已沦为废墟。
刘禹墟的《乌衣巷》全诗是说: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的断壁残垣,在夕阳的斜照之下,更加凄清。
当年在王氏、谢氏两大家族屋檐下筑巢燕子,它们的子孙如今还在这里栖宿,只是换了朝代、换了人家,这时,燕子出入的,已不是王侯人家,而是寻常百姓的室屋。
七、七说诗歌寓意
作者通过凭吊昔日东晋朱雀桥和乌衣巷,追想当年的繁华鼎盛;面对此时此日,此地的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来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王侯将相而是今朝的平头百姓这一寻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用词浅显,余味悠长。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兴亡无常,盛衰无常,人世无常。但看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功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功名一张纸,富贵一场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哎,读书人一声长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斜照、桥边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中的“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是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居住之地。“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想当年,这里一片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夕阳斜”照之中的“乌衣巷”,更有力地渲染出昔日豪门望族之地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三、四两句中,诗人写燕子冬去春来,从前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早已荡然无存,这里居住的主人都变成普通的百姓,燕子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旧时”两字,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寻常”两字,则更是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重蹈覆辙。
刘禹锡《乌衣巷》这首诗通篇写景,虽无一字议论,却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时代变迁的欢呼。语言含蓄,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乌衣巷是晋代王家和谢家两家豪门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那个时期的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朱鹊桥”“乌衣巷”这两个门庭若市的地方,如今已荒凉到长满野草,沧海桑田,变化是如此之大。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多变的感慨,昔日的贵族,今日的平民,还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是地球的产物最终还得回归地球!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刘先生抒发的是看破红尘,看透人性,社会规律最终要溶进自然规律的人文艺术哲学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做饭,如何减轻大闸蟹的痛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