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朱雀,野草,乌衣巷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让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长久,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乌衣巷在破败荒芜的朱雀桥映衬下,且在一抹斜阳的残照中,已然“夕阳”哪堪更“斜”,一派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昔日高楼大院,雕梁画栋,衣冠往来 门庭若市,今日被一抹斜阳的笼罩下,千般寂寥,万般惨淡。
不走传统怀古诗的套路,即写景,抒情,议论中带着感慨。使人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几许花草,一抹斜阳,出来进去的燕子,就一写尽今昔巨变,一腔感慨,无限苍凉,藏而不露地蕴藉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鈄荒凉的景象,已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表达了诗人对曾经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文化,这种情感是对时间流逝、流年暗换的无奈与感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时,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原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词句解释: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禹锡一一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生长着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挂。旧时王家、谢家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这首诗,作者借朱雀桥、乌衣巷的寂寥景色,及东晋世家豪族王家、谢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对论海桑田无限感慨的深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邀简答。刘禹锡借用一只堂前燕,诉说当时的今昔对比。荒凉与繁华,衰败与兴盛的对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在凭吊金陵的兴衰荣辱,抒发个人追昔抚今的观感情怀。也是在感慨时世变迁,沧海桑田,人生无常的怀古之幽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做饭,如何减轻大闸蟹的痛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