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朱雀,野草,乌衣巷请谈谈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表达了作者对已往的王公贵族都是由盛到衰的深刻理解,历朝历代都不可逆转的规律,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本原因:\"野”字说明王公贵族的野蛮,残酷统治;“草”说明统治阶级的无知,横行霸道;“花”说明王公贵族的腐朽没落,花天酒地旳堕落。只有百姓那样低调的生活才能长久不衰,好人常在。甭说高级动物人知道这个理,就连小动物燕子都能证明这件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首唐诗相信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了,毕竟是唐诗名篇,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也入选了很多的语文教材。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乌衣巷》,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尤其是诗歌末尾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千百年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早已经成为怀古名句,经典之作。
“朱雀桥边野草花”,这里的“朱雀桥”在金陵城之外,乃是通往金陵城的咽喉之地。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东吴的禁军驻地。所以,金陵城繁荣,这里必然也是繁华的;金陵城没落,这里自然也是门可罗雀的。诗中说桥边都已经长满了“野草花”,自然说明这里早就已经没落,毫无人烟了。
“乌衣巷口夕阳斜”,作者来到金陵城外,看到“朱雀桥边”被野草包围了,内心对于历史的悲怆感油然而生。此时再引入“夕阳”的意象,更加赋予了这首古诗深刻的内涵。金陵城繁华之时,这里必然熙熙攘攘,但是如今只有一缕夕阳洒在这里,所照耀的还只是那些默默无名的野草花!日薄西山的悲凉景象,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唐诗是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诗句,作者借用“燕”这一超越历史的生物,纵览古时和今日,极力写出了这首古诗所表达出的今非昔比之感。在这里,燕子成为了见证人,跨越时代的裂痕,将晋代和唐代几百年的历史圆满融合,表达出历史的兴亡感。
这首古诗是刘禹锡最为出色的唐诗之作,最后两句14个字只写空中的飞燕,就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天下兴亡的感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世事变迁和沧海桑田的规律,社会总是随着规律而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禹锡的巜乌衣巷》表达的是沧海桑田,生活变迁,荣华富贵如浮云的一种人生情怀。为的是引导人们坐看云起云落,修炼云淡风清的心境。
巜乌衣巷》通过对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将历史和现实推到我们面前,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其实,这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许多人不去注意和思考而已。记得我以前工作的单位办公楼和市政府的行政办公楼紧靠在一起,那时每天大院里都是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热闹非凡。后来市政府大楼搬到了新区,我单位所在的大楼院子里一下就清静了,显得空旷而寂寞。虽然不是野草丛生,斜阳残照,却也是无人问津,冷落至极,就连靠着的原市政府的那幢大楼也因无人观照,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这种变化,其实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包含着深刻的寓义。
面对这样的情景,无需怀念以前的车水马龙,繁华鼎盛,也不必叹息现在的空旷沉寂,生活简单。因为什么都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中求发展,人在变化中求完美。变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也只有顺应了这种变化,对什么事都能淡然面对,才能活得轻松自如,宁静祥和。
上一篇:做饭,如何减轻大闸蟹的痛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