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年进贡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一匹绢等于一两银子吗?怎么衡量?
宋朝,一匹,银子宋朝年进贡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一匹绢等于一两银子吗?怎么衡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就是“绢”在宋朝的重要性。这里给大家先引用一段《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内容“戊戌,赐故祠部郎中、同提点在京仓草场刘昭远家银绢各百。以提点沈希颜言其家贫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在赏赐的时候会把绢作为一种赏赐,而这种赏赐的例子有很多。如果把这个作为一个证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绢是有货币功能的,因为如果没有货币功能,你给一个贫苦人家赏赐百匹绢那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布帛他不能当饭吃。而在宋代,无论是储藏、流通等多个方面,布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宋代“绢”其实就等于是白银。如果大家对一个例子觉得不能信服,咱们再来看看《续资治通鉴》中记录的赵匡胤的一句话,“契丹数入寇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这是宋太祖所说的原话,里面的“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这一句,可以正面的说明宋朝“绢”的购买功能
说完了为什么会选择“绢”来替代白银这个问题,我们再聊一聊宋代的时候绢的价值,按照《宋会要》中的记载,太宗时期,官定价每匹绢1贯钱,到了哲宗时期每匹绢官定价1贯300文。澶渊之盟发生在真宗年间,这个时间官价的具体记录我没找到,不过一般情况下每个朝代的物价,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上涨趋势,根据这样的现象来推理,真宗时期的绢价应该在1贯钱到1贯300文之间。按照宋朝官方的定价来看1000文钱等于1贯,而1贯就是1两白银这么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宋太宗年间的时候,1匹绢的价格定价为1贯钱,也就是说1匹绢的定价为1两银子;到了哲宗时期,1匹绢的定价为1贯300文,也就是1.3两的银子。所以真宗时期1匹绢也就应该在1-1.3两银子之间浮动。这样来看1匹绢也确实就是1两银子左右,用20万匹绢来替代20万两银子那么完全没有问题。这样来看似乎推翻了我之前给出的宋朝和辽国都是双赢的一个说法,因为怎么看都是宋朝有那么点吃亏,20万匹绢的价值要大于20万两银子。不过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在聊一个历史上铜钱的小问题。就是古代在铸钱的时候标准不统一,很容易出现铜钱贬值的情况,也就是说铸造出来的1贯钱在价值上不值1两银子。同样是在《宋会要》中记载的,民间对于铜钱的认可度要远低于白银,一般在民间很多时候是1.5贯钱换1两白银。而这个一个白银还是碎银的1两白银,要知道进攻所用的白银都是官银,他的价值本身就高于碎银,有时候官银的1两白银价值相当于1.2两碎银的价值。这么一个对比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官银的1两白银价值远大于1.5贯铜钱,也就是远大于1匹绢的价值。或许由官方出面,批量生产购买的话,1两官银能买2匹绢都是有可能的。这么一看,宋朝选择用绢而不是用官银,还是相对节约了一些成本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委屈求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北宋末年,绢价每匹约在一千四五百文,南宋最初绢价也维持在这个水平。
之后绢一般市价每匹约2贯多。宋代一贯为770文,绢价每匹约一千五百文到两千文。
也就是说绢和银的比例为1:1.5到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