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息肉,腺瘤,性息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注:肠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如果复发或再发,要立即切除。
切除肠息肉的常见方式有?
1、内镜下活检冷/热钳嵌除,适合5mm以下息肉。
2、高频电刀切除法,适合蒂较短且粗,4cm以上息肉。
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适合2cm以下息肉。
4、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适合2cm以上息肉。
5、圈套器冷/热圈套切除,适合有蒂,5mm以上息肉。
一般根据息肉特点、部位、医生技术和现有设备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以免出现出血、穿孔等意外。
如何预防肠息肉复发?
肠息肉和饮食关系较为密切,如果长期使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不运动久坐,都会诱发肠息肉,可能会出现癌变。
当切除肠息肉后,日常要改掉不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肥腻、烧烤、煎炸食物,避免久坐,平时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体质。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要看息肉性质,但考虑到息肉进展,还是建议发现肠息肉,尽快切除。
肠息肉是指?
一般来说,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型病变,也就是肠道上长的“肉疙瘩”,通称为肠息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通称为息肉,病理后诊断结果及部位来命名,如直肠息肉、结肠管状腺瘤等。
肠息肉可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从毫米到厘米不定。
肠息肉必须要切除吗?
肠道息肉一般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首先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较为常见,基本不会发生癌变,炎性息肉通过治疗会自行消退,但如果体积较大,一经发现,还是建议立即切除。
炎性息肉虽然危害较小,但随着体积增大,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状,最后腺瘤化,导致肠癌。
其次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较易癌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不必多说,一经发现要立即切除。
注:肠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如果复发或再发,要立即切除。
切除肠息肉的常见方式有?
1、内镜下活检冷/热钳嵌除,适合5mm以下息肉。
2、高频电刀切除法,适合蒂较短且粗,4cm以上息肉。
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适合2cm以下息肉。
4、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适合2cm以上息肉。
5、圈套器冷/热圈套切除,适合有蒂,5mm以上息肉。
一般根据息肉特点、部位、医生技术和现有设备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以免出现出血、穿孔等意外。
如何预防肠息肉复发?
肠息肉和饮食关系较为密切,如果长期使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不运动久坐,都会诱发肠息肉,可能会出现癌变。
当切除肠息肉后,日常要改掉不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肥腻、烧烤、煎炸食物,避免久坐,平时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体质。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了肠息肉不是必须切除的,下面简单列举一下可以选择不切除的息肉:
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
血吸虫卵性息肉
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黏膜肥大性赘生物
为什么有的息肉必须切除,而有的息肉可以不切除呢?
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类。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大肠癌发病关系不大。
怎么判断息肉的危险性呢?
1.单发或多发:单发的癌变率为20-30%,多发的癌变率为30-80%,腺瘤越密集数目越多,越容易癌变。
2.位置: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发病率和癌变率最高,横结肠最低,这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也是相符合的。
3.年龄:60岁以下的癌变率为10-20%,70岁以上的癌变率为>30%。
4.大小 :≤1cm的腺瘤癌变率为1-2%,1-2cm的腺瘤癌变率为10-20%,≥2cm的腺瘤癌变率为30-60%。
5.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肠息肉,包括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检出率最高,占70%。
6.形态:共三种,带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其中广基的腺瘤癌变率较有蒂型显著增高。
绒毛腺瘤癌变可能性最大。如果腺瘤>2cm,一半的人会癌变。
息肉越大越容易变坏: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长得愈多,越容易癌变!
在体检中,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息肉,就不要过于担心。
1.增生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增生性息肉基本不发生恶变,部分可以自行消失。
2.炎症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一般不容易恶变。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息肉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上一篇:火烧圆明圆的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