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息肉,腺瘤,性息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提起肠息肉的事,想起我们主任前一阵总是胃胀,做了胃肠镜,别说还真发现一个息肉,从形态学上看,考虑是腺瘤的可能,做了病理活检,同时把腺瘤电切了。
那么肠息肉是不是都要切除呢?
答案还真不是必须切除的,主要要看息肉的性质。
肠息肉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炎性息肉,这种息肉的成因主要是肠粘膜受损,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的局部增生,性质主要是炎性成分,一般这样的息肉不需要切除,主要应用抗生素,大多数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治愈的,就是息肉消失。在抗炎的基础上定期复查,一般在半年左右再次复查肠镜的。
还有一种就是腺瘤样息肉,主要原因是肠粘膜局部的腺体的增生导致的,一般这样的长息肉很难自愈和消失,并且有一定的比例癌病,但不是短期的就能癌变的,多数情况就算癌病需要5至10年的时间。但是为了避免癌变,一般是要切除做病理的,这样操作基本在肠镜下可以完成。
肠息肉可能还有一些少见的因素,比如腺瘤样病,克隆恩氏病等可能会有多发息肉,这种情况就要治疗原发病了。
所以肠息肉不一定必须切除。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了肠息肉不是必须切除的,下面简单列举一下可以选择不切除的息肉:
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
血吸虫卵性息肉
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黏膜肥大性赘生物
为什么有的息肉必须切除,而有的息肉可以不切除呢?
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类。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大肠癌发病关系不大。
怎么判断息肉的危险性呢?
1.单发或多发:单发的癌变率为20-30%,多发的癌变率为30-80%,腺瘤越密集数目越多,越容易癌变。
2.位置: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发病率和癌变率最高,横结肠最低,这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也是相符合的。
3.年龄:60岁以下的癌变率为10-20%,70岁以上的癌变率为>30%。
4.大小 :≤1cm的腺瘤癌变率为1-2%,1-2cm的腺瘤癌变率为10-20%,≥2cm的腺瘤癌变率为30-60%。
5.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肠息肉,包括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检出率最高,占70%。
6.形态:共三种,带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其中广基的腺瘤癌变率较有蒂型显著增高。
绒毛腺瘤癌变可能性最大。如果腺瘤\u003e2cm,一半的人会癌变。
息肉越大越容易变坏: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长得愈多,越容易癌变!
在体检中,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息肉,就不要过于担心。
1.增生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增生性息肉基本不发生恶变,部分可以自行消失。
2.炎症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一般不容易恶变。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息肉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第一次做肠镜后,医生对我说:
“你患的是多发性结肠息肉,已经切除了。以后要每隔一两年复查一次,及时切除,以防癌变。”
多年前我因大便带血,便秘,左下腹痛等原因去看医生。医生建议做肠镜检查。当时我很拒绝。一是认为肠镜检查,要暴露那个隐私部位,一定很尴尬。如果再碰上个女医生……二是听说做肠镜很痛苦。但是,用了各种药均无效。最后不得不把自己凉到肠镜检查台上。在一名教授级的主任医师和一名中年女护士的协同操作下,查出了两颗结肠息肉,并通过肠镜切除了。并给了我上述医嘱。
此后,我不再抵触肠镜检查,期间,还曾第二次切除过息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要看息肉性质,但考虑到息肉进展,还是建议发现肠息肉,尽快切除。
肠息肉是指?
一般来说,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型病变,也就是肠道上长的“肉疙瘩”,通称为肠息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通称为息肉,病理后诊断结果及部位来命名,如直肠息肉、结肠管状腺瘤等。
肠息肉可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从毫米到厘米不定。
肠息肉必须要切除吗?
肠道息肉一般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首先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较为常见,基本不会发生癌变,炎性息肉通过治疗会自行消退,但如果体积较大,一经发现,还是建议立即切除。
炎性息肉虽然危害较小,但随着体积增大,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状,最后腺瘤化,导致肠癌。
其次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较易癌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不必多说,一经发现要立即切除。
上一篇:火烧圆明圆的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