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息肉,腺瘤,性息有了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得切除?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多发0.2至0.3息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肠息肉看起来没事但是它是个很危险的因素,容易致癌,因为肠息肉主要是由各种肠道感染、长期的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还有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肠粘膜表面的异常增生,它按病例性质可分为炎症及肿瘤性的。
肠息肉主要好发于结肠及直肠部。炎症性的可以控制,而腺瘤性的有很大程度的恶变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带鲜血,而且间断性的便血,还有黏液脓血便,排便前或者后都有里急后重感,有时便秘,排便次数增多,还有腹胀隐痛不适等症状。根据息肉的大小以及发生的部位,还有数量的多少都会引起不同的症状,甚至还有贫血及肠梗阻。
如何治疗呢?并不一定所有的肠息肉都要切除,要根据检查做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药物治疗,出血多者首先要用止血药物(云南白药、止血敏),炎症感染者可用抗生素及药物。
2、腺瘤样息肉及形状比较大的(1cm以上者)息肉建议切除,防止癌变,而对于小的(小于1cm)息肉可以电灼伤去除。
所以说肠息肉还是要根据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后。根据息肉大小及病例类型去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如果是恶变的话应该是要切除的,最好还是咨询下权威的医生,听听医生的建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几年随着无痛纤维结肠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加上结直肠癌健康科普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会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但是,他们其中很多结肠镜一做就发现自己有肠息肉,这个时候却不知道该不该切除。换句话说,很多老百姓觉得"做手术,动刀子是天大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那么,到底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除呢?请看下文介绍!
第一,肠息肉是什么?通俗的理解肠息肉就是肠粘膜长了突出于肠腔的异常东西。
这个东西可以是因为慢性的炎性刺激增生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良性或者恶性的肿瘤增值而引起。总之,没有做病理学诊断,临床医生就只能简单的称之为肠息肉。所以,大家要知道消化内科医生做完肠镜之后报告上会写肠息肉##CM*##CM,然后把夹取的组织装在一个标本袋子里送给病理科的技师,技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染色以后制成"玻璃片子"送给病理医师在电子显微镜下"判读"。而后就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是炎性的?是肠腺瘤?还是直肠癌或者结肠癌?
第二,什么样的息肉需要切除?而什么息肉不需要切除?
1. 上文提到息肉有很多种类,其中炎性息肉由于是"炎性"的,所以多数不需要切除,它会自己慢慢好的。
2. 如果是恶性息肉,比如很早期的结直肠癌,那肯定是要切除的,并且往往还不只是单纯的切除局部的息肉,很可能要切除肠子甚至清扫周围淋巴结。还有些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恶变可能性非常高,比如绒毛状腺瘤也需要切除。
3. 如果是良性息肉,但是比较小,病理报的是增生性的、错构瘤性息肉或者管状腺瘤,那么可以不切。
4. 如果是良性息肉,但会引起临床症状,比如出血、腹部隐痛,那么要切除。
5. 如果良性息肉比较大,或者小,但是多发,可能存在恶变的可能。比如腺瘤或者家族遗传性的肠腺瘤,那么这个息肉需要切除!
6. 如果患者不放心,那么发现息肉就切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肠息肉最好内镜下切除。除非很小的息肉,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极少的炎性息肉可以自行消失。但是,绝大数息肉随着时间会变大,癌变的风险增加。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发现肠息肉后及时内镜下切除。因为,当息肉很小的时候,一是癌变的几率很小,另一方面内镜下切除方便,不容易导致出血,穿孔的问题, 还有罕见情况就是以为很小的息肉,不会癌变,但恰恰就有很小的“息肉”就是腺癌,一旦遗漏,后患无穷。
肠息肉是大体的形态描述,具体的类型是需要活检明确的。肠镜发现息肉,最好活检明确性质,是普通的炎性息肉,还是腺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大。一般从腺瘤到癌变的时间大概是5-10年,但是也有时间很短的。因此,当发现息肉或者腺瘤,就及时切除,会阻断腺瘤到腺癌的变化过程。
肠息肉或者腺瘤,在比较小的时候,内镜下切除容易,甚至多数在门诊手术就可以,直接圈套电切。但是,如果活检可疑癌变时,最好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类似早期癌症的手术,这样切除更加彻底。
【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胃肠疾病专业的防治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火烧圆明圆的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