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崇祯杀袁崇焕错了吗?为什么?
崇祯,袁崇焕,明朝崇祯杀袁崇焕错了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个人感觉,崇祯杀袁崇焕,虽然事出有因,但总体而论,弊大于利,纯属自毁长城,为明朝灭亡埋下伏笔。
诚然,袁崇焕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提出“五年复辽”,显然夸大其词,有吹牛皮之嫌;擅杀毛文龙,搞掉对付后金(清)的侧翼力量;喜欢抗上,自作主张,情商不够高……
但瑕不掩瑜,袁崇焕固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守卫辽东,的确是一个栋梁之才,不但亲手构建了关宁防线,建立了“关宁铁骑”,而且创造性提出了“主守,后战”的对后金(清)战略,还有“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后金(清)的头号大敌,为明朝的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朝那些事》中,当年明月过分强调孙承宗的战略作用,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战,袁崇焕的实际作用,都要稍高于孙承宗。
崇祯对袁崇焕,竟然处以凌迟极刑,真正是自毁长城,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锉(错)也。对大明来说,弊端有二:其一,从战略上说,自毁长城,不仅仅对辽东抗击满清的格局,釜底抽薪,动摇了战略大局;其二,从士气上,严重打击了一线将士精忠报国的意志和决心。
1644年,当李自成义军大举进攻北京城,崇祯急调吴三桂进京勤王。我们姑且不要因人废言,如果你是吴三桂,你曾亲眼见证了功勋赫赫的袁崇焕袁督师,积极进京勤王,大功不赏不说,还被处以凌迟极刑,这个时候,你敢像袁崇焕那样,星夜赴京勤王吗?
一代奸雄吴三桂,当然不会学习袁崇焕的忠心耿耿,他一拖再拖,直到北京陷落,他仍迟迟不到。这就是袁崇焕被杀,对前线将士的直接刺激!
杀袁崇焕,是耶?非耶?九泉之下,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三复斯言,岂不有愧于心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懂边事,乃敢与伯乐争
明朝后期的北疆狼烟,让一个出生东莞的年轻人忧心悄悄。他就是后来名振后金的袁崇焕。首次进入仕途的时间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以科举进士的身份出任邵武知县。照儒家的说法,做官就得为民办好事。可当时的国难维艰,让他经常走访退伍的老兵。聊起北疆边塞的故事,他听的是津津有味,更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针不慌不慢的走着,很快就到了天启二年。这一年他进京述职,很受上级领导赏识。在提拔他为兵部职方主事之际,一个冲出包围的邮差,带来了广宁陷入后金之手的噩耗。无本事的人,遇到困难议而不决是他们的标签,有本事的人,会积极寻找解决危机的良药!
——袁崇焕
忽然袁崇焕不见了,在群臣交头接耳中迅速发酵。有的人说他投敌了,更有人说他返乡了……仅仅过了三日,一道论边塞克敌的奏疏,是获得君臣一致好评。遂如他所愿,赐其帑金二十万,前往辽东招兵买马。
如果说上面的是嘴皮功夫,下面说的则是实打实能耐。月明星稀的辽东山林,静悄悄的厉害,远处城内后金的战马嘶鸣入耳。形单影只的袁崇焕,弓着腰匍匐前进。此行的目的,是招募流离失所的辽东汉人参军,等回来的时候,还是凌晨四点左右。王在晋深为他的勇气所折服,并记住了这个名字!
——崇祯帝朱由检
一般情况下,对于赏识自己的人,如果他有错遮掩是不须多说的。但军事为生死存亡之地,容不得半点马虎!刚走马上任为宁前兵备佥事,他就忤逆了王在晋两次!一次是反对在八里铺修筑工事,另一次是为救被困的百姓,袁崇焕力主率正规军,而王在晋只同意发三千护关人。结果可想而知,护关战斗力弱,最终只得逃生六千人!
综上所述,袁崇焕作为统军大将是够资格的,一是懂边塞军事,二是深知军事乃生死存亡之地的道理!
关宁铁骑,因袁死而丧志
少年不知何为忠,成年一入深似海。在将星云集的皇太极时期,有一人的经历十分传奇。为了能将他清晰的呈现给大家,我们先梳理一下他的功劳!
崇祯三年十一月,祖大寿秘密与皇太极缔约,然后派遣自己的侄儿,带着26人潜入锦州,与城中的旧部里应外合拿下了城池,随后一鼓作气攻占了大凌河城。其后有多次身在明朝,暗地帮助后金,导致明军溃败丢地。至于他为什么会这样,请听看下文!
——回不了头的祖大寿
明朝末年有三支劲旅,分别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兵。后两支都亡于勘定李自成、张献忠的内乱中,唯独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被后金收编了大部。
——皇太极
究其原因是袁崇焕入狱后,其部下都为之痛心疾首,更担心自己也会困得牢狱之灾。所以祖大寿逃出了山海关,虽然后被袁崇焕的信及孙承忠召回,但离心离德之种子已播下!
崇祯三年,太宗伐明,薄明都。崇焕率大寿入卫,庄烈帝召见平台,慰劳,令列营城东南拒战。崇焕中太宗间,朝臣复论其“引敌胁和”,庄烈帝意移,复召入诘责,缚下狱。大寿在侧股栗,惧并诛,出,又闻满桂为武经略,统宁远将卒,不肯受节制,遂帅所部东走,毁山海关出,远近大震。——《清史稿》
综合上面两点,我个人认为袁崇焕不死,明朝还能重振雄风。可惜的是历史不能假设,一脚踏入后金的朝堂,回来已成梦!
——END——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错了,大错特错。
崇祯杀袁崇焕的理由是与后金勾结意图谋反,事实证明这是皇太极的离间计,袁崇焕根本没有通敌谋反。因为一个不存在的理由杀边关大将,从法理道理讲都是错。
对大明王朝讲,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使得东北局势全面倒向后金。收复疆土,阻挡清军入关变得更加困难。袁崇焕是当时大明王朝仅有的几位能与后金抗衡的将领,他坐镇边关布关锦防线抵挡清军,杀努尔哈赤削弱后金力量。他一死关锦防线溃散,战略重地丢失,防线收缩,完全被动挨打。
袁崇焕在东北经营数年,手下有一大批忠心将领,他们都是抵抗清军的中坚力量,主帅无端被杀,这些人必然心中有怨,对昏庸的崇祯肯定心生不满。这种心理情绪下肯定难以倾尽全力,誓死守卫疆土。其手下将领祖大寿最后就投降后金。
上一篇:电影《中国女排》最新海报 “巩黄合体”王者见王,你期待吗?是否会去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