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崇祯杀袁崇焕错了吗?为什么?
崇祯,袁崇焕,明朝崇祯杀袁崇焕错了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袁崇焕吹下的牛逼没成功,反而还让清军差点把北京城攻下来,所以站在崇祯帝角度去想是不是也很生气,并且这种事还是发生在斩杀毛文龙之后,绝对会给崇祯帝造成袁崇焕勾结满清企图出卖自己的感觉。
擅主议和
明朝自天启年间就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到了崇祯时代仅崇祯元年就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虽然当时李自成还未成长起来,但是还有其他农民起义军。
袁崇焕在炮轰死努尔哈赤之后,曾经想与满清议和,袁崇焕主要考虑到当时明朝内忧外患,经不起对外与满清开战,对内还要不停的平定各地农民起义这么折腾,所以袁崇焕决定走攘外必先安内路线,对外先与满清议和,然后他带领关宁铁骑挥军关内平定农民起义军,再和满清决胜负。
可惜的是崇祯帝当时没认识到这个问题,而袁崇焕又是擅自做主没请示崇祯帝的情况下就私下议和,再度反了崇祯帝的忌讳。
后来满清围困北京被击退之后,皇太极决定利用反间计挑拨崇祯帝诛杀袁崇焕,于是就派人把袁崇焕私下想和自己议和的消息传到了崇祯帝耳中,这一下就把崇祯帝彻底激怒了,本来在擅杀毛文龙和纵敌长驱这个问题上崇祯就已经很猜忌袁崇焕是否有二心是不是想卖国了,这一下更是坚定了崇祯要杀掉袁崇焕的决心。
因此以崇祯帝性格和站在崇祯帝角度,袁崇焕确实该杀。
站在后世人角度来看,袁崇焕是忠臣
但是我们站在后世人角度来看,袁崇焕始终是大明忠臣,袁崇焕的死,他自己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他死在他的性格缺陷,政治素养偏低,以及那股书生傲气,还有就是他不会揣摩统治者的性格和心思。
袁崇焕在出任蓟辽督师之后所作所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崇祯帝的性格和感受,所以最终他一步一步逼着崇祯杀死了自己。
袁崇焕被崇祯帝下狱之后,他的部下祖大寿等人还在北京城外驻扎重兵,都想冲进京城解救大帅袁崇焕,崇祯帝下诏让祖大寿等人退兵,他们都没人肯听崇祯帝的旨意,最终崇祯帝无奈让狱中的袁崇焕写信劝祖大寿等人退兵,而袁崇焕在明知祖大寿等人是让崇祯帝妥协饶恕自己的唯一筹码情况下,连和崇祯帝谈判都没想过,直接毅然写信劝祖大寿等大将退军,说明袁崇焕从始至终都是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的人。
当然从这一点上以崇祯帝的性格更加坚定了袁崇焕拥兵自重的看法,更要杀掉袁崇焕不可。
公元1630年即崇祯三年,袁崇焕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我们现代后世人来看崇祯帝杀袁崇焕有些自毁长城的意思,可是当时以崇祯帝的角度和性格去看待这件事,他会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袁崇焕始终是大明忠臣,他和南宋时期的岳飞有点相类似,政治素养偏低,不善于揣摩统治者性格和思想,不善于官场权谋之道,都想凭着一腔热血力挽狂澜,可惜他们不善于揣摩统治者的心理,所以统治者不喜欢他们,不信任他们,最终他们死在了统治者手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家国大义上看,当然错了,杀了袁崇焕,将星陨落,战力不再;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又没错,毕竟袁崇焕手握重兵、功高震住,不杀他,恐怕崇祯寝食难安!或许,自古帝王权术都相信一个信条吧,权力的金字塔靠外力是无法撼动的,它最大的威胁永远是来自内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错,对于嘴上没有毛,办事不牢。信口雌黄就该杀。皇帝对于他的信任,建立在一个承诺之上(三年收复关外评定女真)。有的领导喜欢让下面的官员打包票。而有些人就投其所好。明朝有铁骨铮铮的忠臣。但是很多人是投机取巧,刻薄钻营。在这种保证下,整个大明人,人皆知的骗局就出现了。历史上的错杀,连莫须有都有。他这个可以有。最起码告诉后世,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难当头乱杀将帅,人人自危,最后只能无将帅可用了。实际上由于崇祯刻薄挂恩,已经导致其手下文管武将离心离德。李自成打进北京过程中,明朝的百分之八十总兵都投降了。因为害怕当背锅侠被秋后算账,大臣们都把政治正确奉为信条,宁肯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敢提出能够扭转乾坤的建议,比如南迁求存。尤其是建议明金议和陈新甲被杀,大臣们更是噤若寒蝉。总之明朝一直乱杀文臣武将,在和平时期不会出大问题,但是在国难当头危在旦夕时刻这样做只能加速明朝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杀错了 他杀了袁崇焕并没有起到任何意义 首先袁并没有也不是投敌了 只是袁情商太低没有考虑到皇帝和自己的战略意图的区别 虽然袁不是个帅才 但是算是个良将啊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杀了他没有任何好处
上一篇:电影《中国女排》最新海报 “巩黄合体”王者见王,你期待吗?是否会去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