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有情绪在里面,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情绪?
书法,情绪,文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有情绪在里面,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样的行书作品,分别被评为天下第二和第三行书,评价之高除了作品本身的技术质量非常高,最重要就是作品本身的情感流露和情绪变化的展现,这也足以说明书法艺术是具有抒情性。而其中这种抒情性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我们知道,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语汇是线条,那么线条本身是具有表情功能的,除此之外,形式表现也是具有表情功能,这是因为它可以倾注作者个人的意趣和情绪。
但是为什么用了线条书法的抒情性就更强呢?因为书法线条是具有时间跨度元素,时间是容纳情感的最好渠道。
所以我们再来分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想要理解他们的情绪就可以先从线条着手,但前提条件是你得熟悉他们的创作背景,了解他们的一些创作历程,这样能帮助作品所透露的情感和情绪的理解。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通篇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虽枯笔众多,用笔也情如潮涌,苍劲流畅,其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笔端之间,字里行间。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有感而发所作,以此抒发心中的惆怅孤独,通篇起伏跌宕,笔法多取侧势,肥硕扁平的线条,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虽然书法看似只有几根简单的线条,简单的结构,但它毕竟是一门抽象艺术,它所蕴含的主体情感与情绪变化是十分丰富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作品中的情绪、情感的阐释和分析是多元的、复杂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在古代书法中不只是《祭侄文稿》和《寒食帖》中有情绪存在,《兰亭序》还有很大部分书法作品中都有情绪在里面,宋代的米芾、黄庭坚,还有王铎等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很重的情绪在里面,所以很多人说这些作品都不能临写,咱们找不到他们的那种情绪,也就无法写出他们的神来。
至于情绪怎么理解,那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所在,发泄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人哭闹,有人静默,那么古代书法家乃是文人,文人好面子,不能哭闹,静默无法释怀,那就用书法来抒发来发泄。
以上是个人观点,大家共同探讨[祈祷]
下面来几幅书法看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现实写照,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是书写者表情达义的具体体现,是书写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没有情绪的书写是不存在的,也就谈不上是书法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是在极大情绪中产生的,而且极大悲极大哀情况之下,不是我们个人感受的情绪而已。】
有些想要从书法中感受到一些什么,这是真的。但是如果知道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的当时背景,提问者可能就不会这样问了。
有些话要思考再说,有些事情是不能想当然的。这两个帖,我们当代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体会得到。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文稿内容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颜真卿的弟弟)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对颜真卿来说写《祭侄文稿》,大是大非的事情,悲愤交加。不应该用情绪这个词,而且我们现在活着的人,很难深刻理解他当时的感受。
再说说苏轼,苏轼中华文化史上可以说是综合实力第一文人。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
如果了解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寒食帖》到底心有多寒,我们当代人是不可能感受到的。
最近有个词又火了“共情”,要是现在某个人能够和《祭侄文稿》或《寒食帖》“共情”那是不可能的。
【一人有感】
学学书法,写写字,有的时候容易想多了。
文人有“雅趣”很正常,想要共情很正常。但是有些事情还需要先了解一下。书法有很多方面可以研究,附庸风雅也要保持敬畏之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祭侄文稿情绪悲壮,寒食诗帖情绪凄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人。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体会的,并不容易。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是在极大情绪中产生的,而且极大悲极大哀情况之下,不是我们个人感受的情绪而已。
上一篇:《兰亭序》被称天下第一行书,为什么据说王羲之说让他再写一遍也写不出原来的效果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