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戒掉手机控去认真学习?
手机,时间,自己的如何戒掉手机控去认真学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着互联网发展,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戒掉手机去认真学习,我将从行为上瘾的根源上,分析手机瘾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详细介绍亲测有效的三大方法,助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手机的普及更新,让我们享受到了太多便利:查询信息更便捷、沟通更迅速,但因为沉迷手机,我们也损失了不少提升时间,我们丢掉了阅读的时间;丢掉了规律作息的健康;丢掉了和家人沟通的机会;手机似乎早已和我们黏在了一起了,无法分离。
一、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
要想戒掉手机,先得了解为什么会手机上瘾,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行为上瘾》一书中,作者何圣君将人类对某一种行为过度沉迷的行为定义为行为上瘾,典型症状便是“做了还想做”。比如吸毒上瘾,玩游戏上瘾,玩手机上瘾等。
你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手机上瘾呢?
对此,我特意拿出我的iphone手机,找到设置——打开电池——点击右边的时间标志——清晰看到我在手机里各种app上的时间消费(不仅可以看到过去24小时的时间花费,还可以看到过去7天的时间花费)
如果你不是iphone手机,你可以安装rescue time这个软件,通过一周时间的测试,查看你的时间到底去了哪儿。
我手机过去24小时电池时间花费
过去7天和过去24小时,我看到自己花在微信的时间是最多的,今日头条其次。
我分析自己刷微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社交属性,希望与人交流。
第二,我关注的人会给我带来有价值的阅读内容,是现阶段学习途径之一。
从《行为上瘾》一书中我分析出我们对某一行为上瘾无非就是这六大原因:
01 行为触发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一套算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公式:B=MAT。B即Behavior是一个人的行为;M即Motivation是指行为的动机;A代表能力;T是指Trigger,意思是触发。
怀孕前期,我身体不舒服,就开始斗地主,每一次在心里告诉自己玩两三局就好。可结果是玩起来就停不下来,直到最后把豆豆都输完才甘心,甚至有时候做任务赚取豆豆继续玩。
玩斗地主的动机是放松心情;由于它简单易上手,所以不费力气就能开始;每次情绪有波动,身体不适,就会想玩这个游戏,转移注意力。斗地主符合B=MAT的公式,所以这个行为就产生了。
02 轻松入坑
比如刷抖音,轻轻一触屏,就切换到新视频,简单快捷,而且系统机制还会根据你的喜好展现,无形中就沉浸在里面了,毕竟人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很少能拒绝的了。
03 即时反馈
玩手机游戏,通过了可以获得金币奖励,通不过,还可以复活重来,给自己第二次机会,都是及时反馈的,让我们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04 挑战升级
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会一直升级打怪,需要一个人不断向上挑战,能激发你的挑战意识,当你完成了,就很开心,很享受这种战胜它的感觉,就想一直往下挑战,满足内心的优越感和胜利感。如果一个游戏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模式,一个等级,你还每天都玩,这不是无聊,就是太无聊。
05 未完成感
比如我们看电视剧,导演总是在最关键,最精彩的时候就进一段广告或者这集就结束了,就是为了勾起我们的悬念,让我们继续去观看。
06 社交元素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使用微信的原因,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社交属性,希望与人交流。
二、对症下药,轻松戒掉手机瘾
手机上瘾同样离不开上述原因之一,分析出自己手机上瘾的根本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1.别再跟坏习惯较劲了,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把人的习惯总结为一个回路,也就是:触发点——\u003e习惯行为——\u003e需求满足。
触发点可能是时间、地点、情绪、其他人。习惯行为指那些我们不太需要动用意识层面去做决定的行为。满足需求指我们作为人类的各种需求,比如安全感、价值感、娱乐等。
比如当你无聊时(触发点),就会拿出手机刷微信(习惯行为),这个行为让你和朋友连接了,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带来一些娱乐等(需求满足)。
如果单纯地强迫自己改掉坏习惯,往往是无效的,我们要以一个完整的回路去看待这些坏习惯,从触发点、需求满足去做改变。
1) 从触发点改——尝试改变环境
可以把手机放在一个固定区域,而不是随手可及的地方,把手机锁起来或者交给信任的人保管,增加取手机的难度,就会减少使用次数。
很多朋友,每天无聊的时候等着朋友圈按钮上的小红点,一有更新就刷,条件反射。如果你要专注学习,工作,可以借助foerst专注软件。
英子的专注记录
可以设置半小时,1小时这样的种树时间,因为手机正在种树,一般你是不忍心去玩手机的,不然这棵树会立马死掉,我自己阅读,写作都会种树,种树模式下是基本不舍得杀死树的。
2) 从需求出发——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背后都有两个字:需求。比如沉迷玩手机游戏,就能满足我们一些需求:
价值感——我能闯关,我很厉害。
连接感——我可以和网络上的人一起玩,一起交流游戏心得。
刺激——这件事真有趣。
被接纳——犯错没有关系,我可以复活重来。
被激励——我的每一次成功都有金币奖励。
我们想一下做哪些事情也可以让我们获得价值感、连接感、放松、被接纳和被激励呢?把它们罗列出来。比如画画,阅读,某一项体育活动,挑战运动等,让它们逐步成为你的爱好,把体验的感受分享出来,看见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2.启动微习惯,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美国斯蒂芬·盖斯提出了“微习惯”,和我们印象中的传统习惯不同,微习惯重点强调的就是“微”,即简单或是小的意思。每天坚持1个俯卧撑,每天背1个单词,很容易做到。
改变从灵魂三问开始:
1)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自身导向,我们习惯的做法是以结果为导向,往往不利于达成目标。
2) 我的微小一步是什么?因为容易,失败的可能性小,做到了就有成就感,而成就感能够不断推动我们往前走。当这种微小的行为变成习惯,它会让我们形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
3) 我接下来还可以做什么?一旦一个人觉得自己能够走出舒适圈外一点点的时候,他会走得更远。
举例子说明:
结果导向:我要戒掉手机。
做法:我强迫自己从今天开始不看手机,不玩游戏,不刷微信。
接下来:太难了,坚持不下去,最后放弃反弹。
自身导向:我要成为一个认真学习的人。
微小的一步:今天开始少玩一个番茄钟,用这段时间看书。
接下来:试试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代替刷手机。我们不追求结果立马立竿见影,只要愿意迈出这一小步,就值得给自己鼓掌。
每天少玩一个番茄钟比直接一天不玩手机容易很多,我们每天都能体验到成就感,给自己鼓励,当我们有了信心,好习惯就会逐步建立起来,因为我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快过年了!年夜饭想做一桌美食,你们有没有图片,顺便把做法详细讲解一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