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解读“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道德经,军队怎样解读“哀兵必胜”?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尝试回答。
”哀兵必胜“ 首先要理解老子在这里讲的哀是什么意思。
在老子的世界应该是:慈。 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悲痛。
所谓哀兵必胜老子的意思是说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老子生活在动乱的时期他本人是不支持战争的,讲究以柔克刚。
问题就答到这里
我是醉舞经阁一卷书,感谢阅读,关注我一起聊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里的哀不是悲伤的意思,而是仁慈和怜悯的意思。
我们先看前面几句,先说了怎么样的军队算无敌.
按照通俗的解释,”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这是一种迷惑敌人的手段。但《道德经》真得这么肤浅吗?当然不是!
首先,《道德经》是给国君看的,国君只要善用人就行了,难道国君还要指导将领打仗?那么这里说的无敌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种全民皆可为兵的无敌。君主对人民仁慈,不剥削人民,人民爱戴君主,若有外敌入侵,皆可全民为兵,全民抗敌;若君主想发动战争,民众也会支持他,但老子在后文提到”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宝“指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
君主发动战争,虽然民众最初支持他,但这样的君主对民众没有慈爱之心,发动战争让民众去送死,又会耗损国财,这样的君主民众到了后来就会抛弃他。
所以说”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指不发动战争的君主,遇到外敌入侵,在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由于君主对民众的仁慈,民众就会同仇敌忾,所以必胜。
这就是”哀兵必胜“的深度含义,包含了治国用兵之道,总结来说就是:
治国要以民众为基础,要爱民,对民众要有慈爱之心;从民众那里收集来的财富,要俭用,不可铺张浪费;不主动发动战争,不要把民众的性命做为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哀兵必胜,“哀”在这里不是我们平时讲的哀伤、哀痛之哀,而是指慈悲、不忍之意;借用王弼的话说:“哀者必相惜,而不趋利避害,故必胜。”有兵即意味着战争,打仗;而老子认为战争是不吉利的,是暗藏祸害的,不是宣扬文明德化的工具,是实在没办法而被迫使用的手段。如《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还有《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里“哀者胜也”,是专指三宝之的“慈”而言。
“哀兵”是不得已而战,有仁爱,为国家,为亲人而出师,出师有名,抱着必胜的决心所以常可获胜。相反,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战,出师无名,士兵有抵触情绪,实力相当的两股兵力,有抵触情绪的战斗力自然不及另一方具有具有慈爱的一方。
有仁爱行天道之兵,自然是得道多助,必然战胜“失道寡助”的一方。
如具有仁爱仁慈的仁义之师,兴周伐纣,因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滥杀无辜,陷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仁义之师为救天下苍生万民必然取的最终的胜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哀兵必胜,出自《道德经》,这书是最好的太极拳经。
哀兵必胜,就是无兵必胜。
中国人说话不啰嗦,一个字是一个意思。
哀兵不是一个词,哀是哀,兵是兵。
“哀”相当于道家的见面语:“慈悲慈悲”。
我们练太极拳,看待事物都从阴阳角度,慈悲就是一对阴阳。
慈是慈爱,为阳;悲是悲悯,为阴。
搁在太极拳来说,接引就是悲,进转就是慈。
敌方想要进劲,我们要开门待客;对方想要撤退,我们欢送一程。
再说,为什么要说两个慈悲呢,这又是一对阴阳。
首先我对你慈悲,一粒石子扔到河里,一定有涟漪,我也会获得慈悲。
站在因果角度来说,就是有因必有果。
站在道家角度,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换个角度来说,悲悯之心就叫仁,所有有个词叫仁者无敌。
道家称之为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再说“兵”,兵是一种行为。
就像我们太极书院练兵器时乒乒乓乓的这动静。
左边“乒”过来了,右边“乓”过去,下面两点合起来,这叫“兵”。
我们虽然是练拳的,但祖师爷却讲:技击是末技。
不管什么事情,到了动手这份上,就是那么的俗。
我刚才说到《道德经》是最好的太极拳经,我们来验证一下:
道德经讲“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太极拳讲“后发先至”;
道德经讲“不敢进寸而退尺”,太极拳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道德经讲“行无行”,太极拳讲“发人于不觉”;
上一篇:如果盾牌座UY在太阳的位置取代太阳一分钟地球会怎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