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对工程监理有什么看法?
建设单位,工程,工作大家对工程监理有什么看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试验工作要为资料报验、施工作业和验收创造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2)资料内容填写要真实,不得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损毁、丢失。为此:资料填写内容要能充分反映工程现状,不能随意增、减项或漏项;签字手续齐全,不能代签;在填写时间顺序和序号时,时间和序号都必须交圈。
3)物资报验。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复印件要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注明经办人、经办日期;有复试要求的材料进场后必须及时复试;物资报验表填写内容要齐全。
2.2.3 落实监理部对质量、安全监督的控制措施
(1)共同巡查联检措施:各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安全员每天到监理部与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和主管监理工程师一起到现场共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报告措施:按照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建质[2003)16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对不按规定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管理人员的;违反强制性标准以及其它不严格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经指出后不予整改的,将及时向建设单位或相关监督机构如实报告。
(3)计量签认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合格工序、材料构配件等经指出不予整改的,不按图施工且未按程序和要求办理变更手续的,其工程量不予计量签认,同时对该进度款也不予签认,且不得进入下一工序作业。
(4)返修整改措施:经检查验收发现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工序(材料),及时发出《不合格项处置记录》等监理文件。坚决返工或返修,直到合格为止,决不放过。
(5)加大平行检查和抽检力度,并对检查结果和问题及时通报,对通报后仍不积极整改到位的,将按报告措施处理。
(6)凡违反规范标准、违反控制程序、违反以上管理要求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将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2.3标准化管理与创新
2.3.1 四化管理与创新
在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格式化管理上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格式化管理是我国总结几十年建设管理经验教训和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必须遵守的管理经典。然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国家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因此,在严格实施四化管理的基础上,监理部面对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所处的个体环境特点,也需相应作些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环境特点。
(2)这种管理有两种前提,一是管理对象符合要求,二是管理环境符合要求。我国目前的现状相当程度地体现出以权力为中心的体制,鱼龙混珠的建筑市场。这一局面不是你想按标准化来管理就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有时只是领导的一句话,就决定了应该怎样去管理。从社会责任感来说,又不得不保留一份良心,这就需要“创新”,审时度势地去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以便使监理工作向前推进。
2.3.2 依工料法机环(4F1E)要素管理
这是管理对象的基本要素。重要的是对这些要素在具体情况中的地位和比重要有明确的认识,关键是准确利用那些有利因素和控制那些不利因素。作为一个现场监理工程师,这些是最基本的知识,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所以这里从略。
3 团队组合与制度建设——做到知已知彼,实现扬长避短
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靠人或一个团队去完成。并用制度来管理完成这一事情的人或团队,以便实现所预定的目标。所以,一个团队的优化组合和一个团队的制度建设,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
3.1 一个团队必须具备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实力与特点
前面提到,一个建设项目,根据社会分工,各自应具有的特点或能力为:施工单位拥有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能力;监理单位要有综合有效的协调控制能力;建设单位要有准确及时的判断决策能力。
只有这样的项目管理团队,才能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没有这样的团队怎么办?就要根据实际现状,调整自身的管理部署,组织建设适应这种环境的团队。
3.2 优化组合,扬长避短,才尽其用
这个问题实质与上面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仅从团队内部而言,对个体的潜质要素利用而言。个体潜质要素可以简要综合为以下三种类型并予以区别使用:
一种是利己型——个人利益至上——控制使用;另一种是无所谓型——懒惰无进取心——激励加利用;还有一种是事业型——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委以重任。
对于个体特点能力的组合,我简要综合为以下三种类型:
趋同性——在相同或相近范围内都是很强或很棒的。没有互补性,应适当调整组合个体或对部分加以引导。
排他性——在专业或管理上很有能力,但随处都体现一种特立独行的倾向。应重点加以引导和协调控制,以有效地保护大多数的积极性。
互补性——各有其长,能相互之间很好地合作与沟通。对此应加强整合利用。
在组成自身团队时,应调整趋同性,克服排他性,达到优势互补。这样就能无往而不胜。
在团队建设方面除了优化组合外,一是民主与集中制建设,坚持内部例会制度,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二是以人为本,工作与休息并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形成凝聚力;四是对外统一,协同作战,形成战斗力:五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单位竞争力。
3.3 关于监理部制度建设是监理部内部管理的核心
在我国的监理管理体制中,我认为当前极不完善的问题是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检验批和分项工程是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检查验收;按照有关监理规范、规程的规定除分部(包括子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由总监理工程师验收外,其他大量的监理工作都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完成。而质量问题控制的关键也在检验批和分项工程。也就是说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该控制质量而不去控制发生的质量问题,专业监理工程师不承担责任,而应由他的上级总监理工程师来承担。虽然本人认为这是不公道的,但是无法改变。为了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感,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调整,必须加强监理部的建设。监理部的建设应重在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监理部制度建设。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怎样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如果做不好,出了问题,自己要承担什么责任。做好了,自己能获得哪些额外奖励。这样才能让每位员工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因各方面环境条件不一,地域与单位差异很大,所以本人仅从适合自身情况的条件下,认为监理部可在监理公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另行补充以下管理制度:
(1)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范围责任制。主要内容应包括职责范围,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职责,该做的工作如没做到位而引发的质量或安全问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重大问题要按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工作如受到建设单位投诉的处罚程度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