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南宋的李清照评论苏东坡的词不好?
李清照,苏东坡,东坡为什么南宋的李清照评论苏东坡的词不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清照出生那年,苏东坡47岁,李清照在济南,苏东坡在黄州。
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那年,苏东坡去世。
两人的交集大概就是,李清照是苏门四学士晁补之、张耒的徒弟,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名义上的学生之一,但李清照和苏轼之间并没有多少接触的机会。
李清照评苏轼的词,大概有三个原因:
1、风格不同,李清照性格较张扬
苏轼是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二人风格迥然不同,对词的评判标准也难免不一致。
并且李清照是学究型,对韵律等要求很严格,她的《声声慢》读起来极具节奏感和音韵美,她对音律的造诣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苏轼的豪放随意难免有未注意到传统韵律标准的地方。
同时,李清照从小未按闺阁女子约束养育,而是像男子一样读书,满腹经纶,接触的世界比较广,性格较张扬。
所以李清照批判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也不足为奇,况且她一通评论的人,可不止苏轼一人。
2、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和苏门有恩怨
赵挺之任德州通判时,为了迎合王安石变法,在德安实行“市易法”。而此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正是德安镇的监官,坚决抵制执行。
苏东坡知道后,公开批判他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召试馆职”考试。
后来,赵挺之当御史的时候,又上书弹劾苏东坡大逆不道,导致苏东坡外放。
3、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受苏东坡牵连获罪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宋徽宗让蔡京清理元祐党籍(反对派名单),包括司马光、苏轼、苏澈、晁补之、黄庭坚等一百余人。
徽宗亲自书写刻在石碑上,立在端礼门外,称为“元祐党人碑”,并且下令石碑上的人永不录用,且其子孙永远不能留在京师,不能参加科举。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虽然是坚定的中立派,但他“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也就是因为受知于苏轼,在元佑党事件中,李格非被列为后苏门四学士之一,受到牵连成为“元祐党人”,被贬到偏远苦寒之地。
李清照因为是“元祐党人”后代,不能留在京师,所以被迫与赵明诚分居两地,饱受相思之苦。而后,赵明诚受蔡京诬陷丢官,与李清照偏居青州十余年,后来病死了。
元佑党事件发生距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不到两年时间,新婚燕尔的夫妻被迫分居两地,后来又远离繁华都市,偏居乡野,间接的原因就是为苏轼所累。
所以,李清照对苏轼及苏门学士是有意见的,在自己的《词论》中对他们批判,除了和他们家要好的晁补之、张耒外,苏轼及其他苏门学士都受到了挑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否因创作风格迥异所致。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与豪放派词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风格差异太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侧重点不同吧,李清照注重词的音乐性,说东坡的词不好,只的就是东坡的词没有音乐性,不注重音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