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水稻,病菌,孢子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稻曲病如果不重视,会对水稻的品质造成极大困扰。
稻曲病发生的主要时期是孕穗期至齐穗期,症状显现则是在灌浆成熟期。防治稻曲病的根本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
,兼顾其他农业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防止稻曲病病原菌传播和扩散。
②在水稻拔节期至齐穗期,科学施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减轻稻曲病发生程度。
③根据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可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稻曲病的药剂有:2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
、5%络氨铜水剂
、稻丰灵
等,只需各喷一次,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应特别注意的是:使用稻丰灵等铜制药剂,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打药量和打药方法。
打药时间应在水稻抽穗破口前3~5天,出穗以后使用铜制药剂易产生药害。
打药量特别是兑水量一定要充足。
打药时间则以早露水干后或傍晚为佳,不在中午打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常发病害(纹枯病)及气候性病害(稻曲病、稻瘟病、细条)
n 纹枯病:目前发生基数高,在部分直播田发生普遍率高,7月中旬以来持续高温,水稻抗性下降,茎秆柔弱,基部老叶枯死多,通风透光条件差,对纹枯病发展十分有利。现在已经进入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失误不仅会直接导致产量损失,也会加重后期倒伏的可能,一般倒伏后减产严重!(,噻呋酰胺,以满穗为代表;氟环唑系列及复配制剂;欧得、欧博、顶森36%氟环唑.嘧啶核苷素,嘧菌酯系列;禾技75%戊唑*嘧菌酯),阿米妙收)
n 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形成穗部病害,(偏施氮肥)水稻生长后期比较趋嫩,开花又遇降雨和高温,就有利于病菌发生,这个病害可以借助气流、雨水传播!所以这个病害可防不可治!孕穗抽穗期温暖高湿(26~28度)多雨病害重,同时品种也有差异,尤其抽穗时间长、大穗型易感病;稻曲病预防效果大于治疗!
误区:
1、稻曲病出来了我再去把灰苞打掉?那么我们说这时候就是下策,这时候水稻品质已经下降且卖不上价格(可防不可治的病害)
2、防治一次就可以了?(一般需要防治2次;(水稻剑叶抽出至叶枕平);第一次全田三分之一以上主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打大肚苞”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5~7天左右),第二次齐穗期需要补防一次)
(药剂选择:一类以戊唑醇为主的单剂和复配制剂:安万思、富力库,
复配制剂:禾技(75%戊唑*嘧菌酯)、爱可(20%戊唑*烯肟菌胺)、拿敌稳(75%戊唑.肟菌酯)
n 稻瘟病:稻瘟病发生种类比较多,前期的苗瘟、叶瘟;后期的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也是比较常见的气候性病害,借助气流、雨水传播,一般侵染植株只需要4天就可在入侵部位看到病斑!但是一旦看到病斑再进行防治就有点偏迟
分蘖期(可防可治);破口前3-5天(可防不可治);这样可以结合稻曲病药剂一起防治!
(一般推荐使用三环唑,复配使用,那么对于后期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更好一点具有治疗效果的药剂:稻瘟灵、丰派、富士一号、稻跃;三环唑.烯肟菌胺)
n 细条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也是属于气候性病害,常造成水稻叶片干枯,远看满田红叶,最终导致严重减产。近日,六安、寿县、安庆等沿江地区已经出现,目前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且目前中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单晚及双季晚稻处于分蘖盛期至拔节期,均处在易感生育期。最近,走访部分种粮大户发现,地势低洼、田间不平的稻田有这种病害发生。
n 病害识别症状:
l 取下病叶,对着阳光查看,可以看到半透明的小条斑;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
l 早晨查看病叶,上面往往会看到一串细小黄色露珠,这是病斑上流出的菌脓,干后不易脱落(推荐药剂:一类是噻霉酮的单剂及复配制剂,道优、好立挺;二类是噻唑锌的单剂复配制剂:碧生、碧火、碧锐;另外也可以选择氯溴异氰尿酸、铜制剂)
关注两迁害虫,稻飞虱及稻种卷叶螟的发生危害,
整体情况安徽地区稻纵由南往北田间发生量比较大,目前稻飞虱田间出现,但是目前台风还是比较活跃我们还是要及时关注田间发生情况:以防为主(氟苯系列;稻腾、稻惠、垄歌、亮戈;氯苯系列:康宽、优福宽;建议大家选择速效+持效-中化9080)
那么针对稻飞虱,小虫子大危害,严重时一夜之间可以导致水稻严重倒伏(烯啶系列复配制剂;非常火、扫飞、极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稻曲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是农户们所“头疼”的一种病害,一旦水稻被感染后,危及穗部和稻粒,从品质以及产量上都会受影响,所以,正确了解稻曲病,及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最终的高产。
认识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是危害水稻穗部,一旦感染稻曲病以后,在稻粒内会形成一种菌丝块,这种菌丝块逐渐变大,导致稻粒裂开,仔细观察裂开的稻粒,会发现有淡黄色的成块成块的东西(有人说是孢子),这些成块的东西会分散在两侧,经过一定的时间,变成墨绿色,再继续危害,这些孢子会破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遇到风雨天气时,会随风雨而脱落。
而被稻曲病危害过的稻穗或稻粒,不能继续的正常生长,一些危害不严重的情况,对于稻粒的品质也会造成不利的因素,可见稻曲病的危害是很大的。
稻曲病的传播方式
稻曲病的传播因素主要有2点,其一是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其二是土壤中残留的病菌感染。
第一种的情况,某块稻田感染了稻曲病或者是周边稻田感染了稻曲病,当水稻成熟收获后,种子上携带稻曲病病菌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平时可能我们不会发现,但是,到了第二年,如果用这些种子当作自留种播种或育秧的情况下,等到水稻穗期,稻曲病就会慢慢的浮现,随后开始大面积繁殖传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