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水稻,病菌,孢子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稻曲病比其他病害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较难防治,农民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重视防治而轻视预防,基本上是看到症状再去防治,稻曲病发现症状了在防治基本上没有效果。
一、稻曲病难防治的原因有哪些?
1、喷药过早或过迟,错过了最佳施药时间,预防稻曲病最佳时间是水稻抽穗前10-15天施药,过早或过迟均影响效果。
2、打药时间过迟。看见症状再打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预防,稻曲病是可防不可治病害,只能提前预防。
3、不具有施药条件。抽穗前后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不具施药条件,错过最佳预防时间。
4、抽穗前后10-15天是最佳施药时间,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基本上靠经验判断,时间上可能有少许误差,是防治效果不好之一。
5、现在种田大户承包田很多,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可能在管理上比较粗放,导致水稻生育期不一致,虽然同一时间施药,但水稻生育期不一致,也有部分田块错过了最佳预防时间,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
6、没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如喷雾不均匀,重喷、漏喷现象突出,兑水量不足、随意增加农药用量、重复使用一种农药连续多年防治,导致抗性增加等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哪些情况下稻曲病发病重?
品种不抗病、田间管理不善、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抽穗期连续阴雨天气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
三、稻曲病防治技术。
1、适期用药。预防稻曲病于水稻抽穗前10-15天施药,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2、药剂选择。防治稻曲病选用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噻呋·嘧苷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喷药时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答案: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种烦恼病害,每当收获的时候,搅动稻谷,那黑呼呼的稻曲病的孢子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弄得满身黑灰。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间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最迟不能超过抽穗始期,否则,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防治稻曲病的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亩对水50~75千克喷雾,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可用5%己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可用烯唑醇+井冈霉素、烯唑醇+三环唑、井冈霉素+戊唑醇、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三唑酮、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等复配方法来防治水稻稻曲病。
总之,水稻稻曲病在孕穗破口期,是使用药物防治的最好时期。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稻曲病,在我所在稻区是严重病害,每年都是重点防治。对于发生及症状,还是比较了解,至于如何防治?也有一定的经验。我认为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主要是改善田间环境,及时的用药防治。
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穗部的一种病害,通常受害的稻穗,会有一至几个病粒出现,严重会有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受害的病粒,内外颖先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以后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变成墨绿色,呈龟裂状,并散发墨绿色粉末。
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它籽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率明显上升,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质量下降。稻区病菌产生的毒素,会污染稻米,处理不当沾染了稻米,人、畜食用后,可造成中毒现象,危害人、畜健康。
稻曲病危害严重,弄清楚其发病原因和规律,才能做好防治,以减少危害程度,减少损失。
1、发病原因: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发育感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降雨量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水稻易感染病菌期,高温多湿,病菌最易发育,长期的低温、寡照和多雨,也会减弱水稻的抗病性,特别是雾霾侵入影响最大。再就是,化肥用量过多,特别是氮肥的施入,使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嫩绿,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最后,种子的选用,抗病弱,在不利天气因素,更容易感染。
2、发病规律:从抽穗后到成熟期均能发生稻曲病,其中孕穗期最易感病。稻曲病在水稻的孕穗期,根本看不到任何表现的症状,在抽穗过后,带菌的稻穗就会显现出来,并随着不利天气影响和种子抗病性弱等,而不但加大病情。当看到病粒的出现,基本没有防治的办法,只有做到提前预防。
根据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及规律,我总结了一下四点防治方法:
1、种子的选择和消毒:选用抗病能力强的种子,一般来说,散穗型和早熟品种发病较轻,蜜穗型和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种子消毒,主要体现在药剂浸种,使用当地推荐杀菌剂,按照用量兑水浸泡种子,按照温度的高低,来决定浸泡几天。也可以播前结合盐水选种,淘汰病粒,用57℃温水进行温汤浸种10分钟后洗干净催芽播种。
2、清理病菌:重病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在早期发现病粒及时摘除,能防止继续扩散。
3、适施化肥:防止过多过迟了施用氮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氮肥采取基、蘖和穗肥各1/3,不要过多施用穗肥。
4、化学防治:在最后一张叶抽出之后,倒二叶与倒一叶叶枕平的时候施用农药最好,能够抑制病菌,也能起到防护。要是天热不好,多雨、高温高湿及有雾霾出现,在破口期再进行一次防治,就是得到好的控制。至少农药选择和用量,这里不推荐,当地农资部分都有的推荐,选用适合自己的,按照用量说明使用就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