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水稻,病菌,孢子水稻的稻曲病发生及其症状,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综上所述!稻曲病发生前没有征兆,发生后难防治,做好田间管理的同时,要及时进行用药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稻曲病,是在水稻灌浆期,与水稻开始成熟期发生,引起此病原因,既与没处理稻种(药浸种)有关.,又与天气(扬花期连续阴雨)有关。稻曲病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产量及稻谷质量。稻曲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的做法如下:
①药物浸种,防稻曲病的发生,首先必须做到药物浸种,用强氣精粉(按说明)兑水浸种5~8小时。然后,捞出→清水冲洗→催芽→播种。
②打药防治:在稻曲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每666.7平方平,用井冈霉素水剂450亳升(或粉)兑水喷雾防治。此防治办法,在稻曲病未发生或刚发生有效,对严重稻曲病效果不明显。所以,水稻稻曲病,主要还是以防为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重庆这里种植水稻一年只种一季,一般立夏前插秧,中秋前收获。在种植水稻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导致产量下滑。其中稻曲病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大田一旦感染稻曲病不但影响产量,而且不小心吃了患稻曲病的大米或米糠,对人畜有害。所以要及早预防稻曲病的发生,以免造成损失。
稻曲病的发病症状
稻曲病又叫黑穗病、绿穗病、青粉病等,我们当地称它为“乌谷”。此病只发生于穗部,专危害谷粒。一般在水稻抽穗扬花至乳熟阶段发生,如病情不严重,每穗上只有几颗谷粒染病,严重的每穗40%以上都是发绿的“乌谷”。穗上的颖壳一旦染病,会慢慢的膨大。发病初期受浸染的颖谷稍微张开,里面能看见黄绿色的凸起状,这种凸状会慢慢长大,把整个颖壳两边裹住甚至全部裹住,像似给谷粒裹上的一层厚厚的“绿袄”。“绿袄”全身布满墨绿色的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孢子有黏性,遇风吹雨打易脱落,但不易飞散,一般借住气流传播,从而危害穗部。
稻曲病的危害
稻田染上稻曲病,将影响穗粒饱满,结实率及千粒重下降。并且秕谷、空秕谷增多,导致当年的产量减少, 一般要减少5%,严重者更多。而且将导致成品谷的出米率下降,碎米、半节米增多,从而导致大米的品质下降。
稻曲病的发病的过程
稻曲病菌的主要浸染源是落在田间的稻曲球和厚垣孢子,这些稻曲球和厚坦孢子附在种子上和稻田土中越冬,可成活5年以上,来年在7-8月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育成熟,并形成大量的孢子浸染稻穗造成发病,主要危害孕穗期和齐穗期。孕穗期的颖壳从最初感染病原菌开始,经过7-14天形成淡绿黄色的凸状块,后凸状块慢慢渐大,形成墨绿色菌块并破裂散发孢子粉的“乌谷”,大概要经历40天左右。稻曲病的症状在灌桨成熟期最为明显。
影响稻曲病发病的因素,
稻曲病发病因素有很多:【1】栽培水稻时选用了抗病性、抗逆性差的品种。【2】水肥管理不当,水稻分蘗完了以后稻田的水位过深,又重施了氮肥;或者肥料施得过早或者过迟,导致植株亚健康生长所致。【3】抽穗时阴雨绵绵,天气灰蒙蒙、造成光照弱,荫蔽大、植株露水多,导致抽穗时田间空气郁闭,湿度大,稻株碳氮比失调,抗性下降;出穗会又遇到高温强光等恶劣天气都会导致稻曲病发生。
防治方法:对于稻曲病防治以农艺措施和药济防治为主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性、耐病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从而减少种子带菌造成开花期稻曲病的发生。【2】种子消毒。稻曲病可通过种子传达,所以种植之前,要给种子进用消毒杀菌处理。可以用500倍强氯精液浸种消毒10-12小时,如果不放心用药,可以详询当地农技人员,具体用什么药浸种。【3】建立无病菌水稻田。发病的稻田进行深翻,把病原菌埋入地深层,使病原菌核浸染不上来。种植水稻前清除田间病源物及病残体,防止稻曲病原菌传播和扩散。【4】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强健。水稻生长发育期氮、磷、钾肥合理配施,不重施氮肥。施肥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要施得适宜刚刚好。在水稻的拔节及齐穗期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可以减轻稻曲病的发病程度。【5】注意孕穗后期田间水位管理,勿大水漫灌、宜浅水勤灌,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免得病菌孢子繁殖浸染。
药济防治
根据稻曲病的发病特点,在水稻的孕穗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一般防治稻曲病的药有稻丰灵、25%三醋锡可湿性粉剂等。用药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打药的时间应在抽穗破口前3-5天进行,即要破不破时,免得出穗后用此类药产生药害。打药时兑水量一定要充足,选择早晚打药效果佳。
综上:稻曲病是通过稻曲球和厚垣孢子浸染穗部,危害发病。一般在孕穗穗和齐穗期发病最为严重。一般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主。用药剂防治时要在抽穗期破口前3-5天进行,免得产生药害。
关注【留守傅姐】,了解农村一草一木,农家的生活琐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俗称为乌米,又叫做青粉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为丰收果。最近几年,在各地稻区均有稻曲病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这种病害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但病原菌含有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还对人体健康有害。
稻曲病的主要症状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穗部,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内外颖裂开,露出里面的淡黄色块状物,包于内外颖两侧,呈现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随后破裂,散生出墨绿色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有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容易出现脱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