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让小学生使用手机APP做作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弊大于利?你支持吗?
孩子,作业,手机让小学生使用手机APP做作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弊大于利?你支持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小女每天回家都要在好几个手机APP上做作业,家长在手机上批改作业。每天下班回来我都要陪她完成,这学期明显眼睛差了很多,看东西常眯眼睛,担心死了,不知道其他学校都是怎么样的?大家来讨论下,小学生作业手机APP上完成,这真的好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小学生在手机上做作业,这样的教育氛围是最可怕的!最悲哀的!最丧天良的教育。孩子忘了书本,忘了笔墨,忘了作业本,忘了学习的根本!将来会被耽误了的!孩子的智商,心态,视野,性格将会被扰乱而变得麻木!不信,等着看吧。道理很多,但是人微言轻,只有这样的说几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学生用手机写作业,作为家长我刚开始挺排斥的,平时就害怕他碰手机,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老师又布置作业。有时候家长回来晚,孩子没手机就没法完成作业,因此还特意给他配了个手机。现在好了,只要爸妈没下班,孩子就有了更多接触手机的时间了,看似在写作业,其实在玩各种游戏,经常发现他手机多了很多游戏软件,删也删不完。最近发现他上厕所拿着一本书,刚开始还觉得这孩子挺用功,无意中看见,书里夹着手机,真是防不胜防呀。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他现在手机玩的比我们家谁都好,各种问题也都能解决。比如自查不会的字,词。有时候遇到听写,我们都不在家,他自己录音自己听写,这些东西也没有人教,自己就会了。孩子还是很有潜力的。但是关于控制手机,还是家长多监督,毕竟孩子是自己的,你对他多用心,他也就会多体谅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手机App做作业,我所了解的有两种:
一种是App上本身有针对特定年级,知识点的训练。孩子可以在手机,Ipad,甚至PC上做,做完App上有自己批阅的功能。有的还有错题解析。
另外一种,**搜题。小朋友把自己的不会的题(卷子)拍张照,App会结合自己数据库的信息,分享答案。
对于第一种,我能接受但不提倡,个人更偏好在传统纸质的卷子上答题。
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用眼卫生。
我自己在做论文的两年里,因为一直要看电子文献,后来就到了,一起床就必须靠戴上眼镜才能看清东西的地步。对于小孩子的视力保护,能不用电子产品就不用电子产品。这就是我的原则。
2. 对于试卷整体把握和标注回顾的问题。
在纸质的卷子上,自己原来的解题思路,步骤,错误点是什么,只要孩子不擦掉,字迹保存一年可定是没有问题的。老师(家长)批阅后,订正在原题的旁边,是什么问题就一目了然。便于记忆的唤醒,也便于一系列系列卷子的整理和错题整理。
像我就会把孩子的纸质卷子从一个学习的开始,到期中,到期末按顺序叠订整理。什么时间上的什么知识点,在哪个阶段没有掌握。同样的类型的题目错了几次,一看便知。但是App上做卷子,除非App上设有非常强大的统计功能,把你做的历次的错题,错点能够提炼出来,不然这个步骤还是得要靠人工。
一般孩子自己做题的颜色,老师批阅的颜色,和后期订正的颜色,老师都会要求孩子们分色,所以整张卷子一扫,是概念题错的多,还是计算题错的多,抑或是额外的思考题不会。从题目在卷面的整体布局上,就能窥探出来。但电子屏幕显示的智能设计上,现在似乎还欠缺这点。
对于第二种搜题获取答案。或许有些人觉得是很好的功能,如果家里是老人带孩子,或者爸爸妈妈自己也不会的题目,那么孩子拍照搜一下,就能得到答案建议,似乎很方便。但是我本人非常的不支持。
孩子暑假刚回国那会儿,为了能帮助她适应国内数学的解题思路和节奏,我帮她请了一个数学的补习老师。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回来就透露说,老师上课的时候用的一个搜题软件很好用的。你不懂,拍一下,就能出答案了。
之后孩子也要求我下载一个,数学倒是不怎么用。语文她总想用。因为很多题型她不了解出题的用意,对于“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这类题,她完全没有方向。
一旦孩子用习惯了这类APP,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整份作业解题的节奏和整体性也被打乱了。
起初,孩子用着是很好的。碰到真的不会的,她就去搜一下。但是后来就不对了。有些题不是真的难,而是需要孩子花时间把段落的结构关系看明白,把句子的前后逻辑读通,以及训练理解问题回原文找答案的训练。孩子就会泛懒,或者变得不再努力去读题,理解题目的用意。也不能快速的回原文去理解题目。
孩子做题的模式也变了。
碰到需要思考的,吃不准的题就想依赖APP,得不到答案,大脑就没法愉快地进入下一题的解答。可是考试的时候是不可能用APP的,考试时间也是有限的。平时不能按照成规的方式做题,考试就会出很大的状况。关键是,不是所有提供的答案都一定是正确的,因为答案库是建立在他人的分享上的。有些不是一模一样的原题,有些答案跟后来老师批阅后给出的答案也不一致。
所以我很果断地删了所有的搜题APP。跟孩子协商好,碰到有点难的题目,先把题目仔细的读两遍,看看有什么启发。抓住问题的主谓宾,探索答题技巧。如果题目实在难,选择先跳过,接着完成其他的题目。直到剩余的题目全部答完了,我们一起来探讨,不会做的题目对于她来说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有些是题型没有经历过,无从作答。有些是没有抓住问题的题眼,所以即使回到原文,不知道在哪里找。一起探讨答题技巧和熟悉题型。对于我们作为家长也不确定的,不会的题目,我选择让她把问题带到学校去问老师。
考题往往就是学校的教学目标,如果有孩子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熟练,老师其实是有义务要跟孩子讲解的。而且也只有老师的讲解更能让孩子明白,出题的目的和考点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