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应不应该用命令式跟孩子相处?
孩子,父母,自己的家长应不应该用命令式跟孩子相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问这问题,首先是我大儿子已经上一年级了。现在开始会反驳大人了。学习也是要我监督才能完成。平时也有点调皮。但是我大声点,他就会乖乖的听话。我就在想太过于压制,以后会不会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要看情况吧!如果是真的太生气了或者是严肃的事情就要用命令式了。但平时,百分之九十都不要用命令式跟自己孩子相处。如果你经常用命令式和孩子相处,说白了,你其实是在强制打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有想法不敢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变笨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有句话叫有个强势和暴脾气的妈妈或是爸爸,是孩子最大的悲哀。所以,还是改改你的臭脾气吧!小孩也需要被大人尊重、呵护的。[微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别人用命令的方式和你交流吗?对子孩子,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教育需要一颗安定的心,否则,孩子就会成为被焦虑情绪迫害的重灾区。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逐渐趋于成熟的思想和独立意识,这对于孩子成长而言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难道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提线木偶,被动而消极得听从来自外界的每一个指令吗?当孩子开始学会反驳,我们首先要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在这样的心里定势下,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并给予合理建议。
当家长面临教育问题的当下,有种迫不及待看到孩子按照要求而迅速改观的崭新模样,如果不能立刻实现这样的效果,家长就会用情绪化的态度来训斥,命令,甚至体罚。短期来看,效果是立竿见影,殊不知从教育的长远效益来看确是大大打了折扣,不仅孩子当时的错误会很快重现,而且出于自身的利弊衡量,孩子会开启内在的自我保护功能,于是就会有了掩饰,撒谎,应付,淡漠,甚至爆发更大的冲突。因为那时当下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是在家长的权威之下被暂时掩盖了起来。
也许你会说我们给了孩子尊重与赞赏,可他就是不听,那怎么办呢?其实我们的话并非圣旨,孩子有他自己选择的权利,如果凡事都要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事实上的独裁者。当孩子不听的时候,恰好是家长自我反思的好的时机。我们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是怎样理解的?我们的语气和表达是否恰当?孩子的感觉是怎样的?
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用请求来代替命令。通俗点来说,请求和命令的区别在于,请求可以坦然接受两种结果,答应或拒绝。而命令,则只有一种选择,必须服从。在我看来,请求是亲子沟通的一个捷径。当我们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他们才愿意发自内心得接受请求。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做的往往比我们期望的还要好。我们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喜悦。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会带给孩子完整的自尊体系。而如果我们命令孩子,就算他们勉为其难的做了,我们从他们的表情和态度上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不满,当他们做的时候还会应付了事,偷工减料,而他们心中所隐藏着的不痛快的情绪,必然总会找机会来还给父母。即使有一些性格比较懦弱或者内向的孩子,没有把这些负面情绪还给父母,那他也必然会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最终形成一些消极的处世态度和负面性格。
当我们家长接受了请求的方法,要去运用的时候,除了需要春风化雨的态度,还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如果我们在孩子拒绝我们的当下,把拒绝仅仅理解为孩子的自主表达,而不与个人颜面联系在一起的话,我相信亲子关系会由“控制-对抗”,转为“尊重-理解”,孩子就能更加主动的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很多时候,经验和案例都反复印证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总是用尊重的态度和请求的语气与孩子对话,彼此的关系会变得温馨,愉悦,富有弹性。你会发现孩子根本不用管,仿佛有一股天然的力量在指引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阐述过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自我完善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自行推动每个人的成长与成熟。与这股力量相比,我们的命令控制和强迫反倒是苍白而无力的。所以我们的核心任务不是怎样控制孩子,命令孩子,而是去激发孩子的潜力。当然我们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适当地运用规则,约束孩子,让孩子懂得规则和边界。只是尽量不要依赖规则,而是去不断探索更加柔和温暖的相处方式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常见的家庭相处模式我比较推崇轻松的朋友式。像朋友一样相处,孩子更放松,能够平等地和父母交流。如此,父母也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然,另一方面,孩子毕竟还年幼(年少),家长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指导和帮助未必就是以命令的形式出现的。鼓励孩子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出方案和建议。
家长是应该保持有威信,而不是以威信来“挟持”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和孩子用命令声的口吻说话。首先我是不赞同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朋友。易师易友的家长与孩子相处起来更容易一些。以朋友的口气站在孩子的立场,给孩子一些建议,一些教导。孩子犯了错误,出现了问题,有时可以用命令的口吻严肃一些。
上一篇:远嫁千里之外,多久回趟娘家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