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选择对孩子你认为最好的陪伴?
孩子,高质量,父母如何选择对孩子你认为最好的陪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类更需要研究、学习和遵循高质量陪伴的规律,并结合自身家庭实际,将理论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和亲子教育之中去。
(二)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陪伴是长期的、常态的、长效的亲子活动和家庭教育,包含了孩子成长的时时刻刻和方方面面,因此既需要中长期的纲领性规划,也需要短期的阶段计划,更需要具有实用性、统筹性、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措施和安排。因此,作为重要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家长多读点教育书籍、多看点育儿期刊,将所学所悟应用到制定规划上;在孩子6-7岁之后,可以让孩子参与计划的修订和完善,既有利于未来的执行,也体现出家庭教育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非智力因素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陪伴集中在陪孩子写作业、上培训班上,关心的也多是孩子的在校表现(主要是成绩),当然这是陪伴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还有孩子成长需要的很多父母需要兼顾,尤其是孩子在上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之后,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校期间强调“智育”的成分越来越多,非智力因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时间逐渐减少,因此亲子陪伴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比如主孩子的意志力、道德修养、抗压能力、自信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等,这些都是孩子心理成长中必不可少的DHA。
(四)要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诞生的那一天,也是夫妻二人成为父母的那一天,从这一点上讲,亲子关系是同时产生、同时成长的。从教育上讲,孩子作为“孩子”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成为优秀的孩子;家长作为“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习怎么成为优秀的家长。家长要不断学习、充实和完善自身作为家长的水准,学习如何用感情陪伴、用理性引导,学习如何给自己和孩子定位,学习如何去影响但不是控制孩子的成长。只有优秀的家长才能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充满感情、理性和智慧。
二、高质量陪伴的“四不要”
(一)不要以“忙”作为忽视陪伴的借口
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忙”成了几乎所有人的口头禅和推脱的借口。但是孩子的成长容不得家长的推脱,陪伴虽然不是硬性规定,但也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尽管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很多人在谈起“陪伴”来,几乎没有人说“陪伴”不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忙”几乎成了“不陪伴”的通用借口,虽然多数时候这是事实。需要我们陪伴的亲人主要是人生的两端——幼小的子女和年迈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指的是对父母的陪伴缺失造成的遗憾,而这句话也适用于对子女的陪伴。孩子的成长没有暂停键,更没有倒放键,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摇摇摆摆走路、第一次背起小书包、第一次亲子运动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重来”,留下的只有永久的遗憾。
(二)不要将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
家长作为主要收入者和贡献者,也是大家庭的顶梁柱,在工作和生活中忍受了很多劳累、辛苦、埋怨甚至不公,很多人在陪伴孩子时,有意无意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亲子陪伴中,影响和传染到孩子身上。孩子对家长的情绪异常是很敏感的,但同时又是缺乏甄别能力的。因此会错误地认为家长的情绪是针对自己或自己某个举动的,不但引发了亲子关系的隔阂,还让孩子失去了基本的事物评估和情绪判断,给陪伴质量大打折扣。
(三)不要敷衍和欺骗孩子
正如上面第三幅图(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做的事情)中显示,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管是真的很忙还是“一心多用”,对于陪伴来说是有“敷衍”的现象的,不仅起不了增进亲子互动、加深亲子感情的作用,反而让孩子感觉到冷落和“形式”,还给孩子树立了“三心二意”的坏榜样。另外,有时家长在孩子目前许下诺言、制订计划、做好安排,孩子认认真真记在心里,而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本身就是信口一说,结果到了期限不予兑现或无意错过,让孩子失望之余,也对家长产生“不诚信”的坏印象,家长之后的教导也就失去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建议这一类家长回想一下“曾子杀猪”中蕴含的朴素但是历久弥新的道理。
(四)不要缺位但更不要越位
很多家长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管质量如何至少做到了不缺位,但是相比“不缺位”来说,“不越位”的操作难度更大一些,也更容易成为披着“爱”的外衣的“绝对控制”。“控制型”家长通常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需要“看管”、“代办”甚至“包办”,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强加给孩子,而且需要“立即执行”。结果,“陪伴”成了“监督”,孩子成了提线木偶,不需要自己的思想,只需要按照家长意志去执行。这种“陪伴”下的孩子整天喘不过气来,会出现两个成长极端,一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没有自身想法的“妈宝”,一是成为重压之下极度叛逆的“问题孩子”。
总之,无论再忙,无论再累,都不要错过陪伴孩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真的错过了。无论有多高学历,无论有多高学问,仍然需要学习如何和孩子在陪伴中一起成长,毕竟陪伴充满科学和理性和一门学问,更是充满感情和智慧的一门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题主是比较合格的父母,也是用心培育孩子的父母。如何能够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就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理想当中的人才。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我们都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过来的,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有学校的教育在,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真正决定孩子是否能成才,是否能够在高考的战场上一骑绝尘,最重要的区别,也是最重要的起点,其实都是在于家庭教育。
第二、不要太相信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陪伴其实是温和的监督。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一个道理:常立志不如立长志。立长志不如步步为营的推进。那些真正情商高的学生,正是把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目标紧密连接在一起,他们做的不是重复,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短板,加深长板。
可是,没有多少生活压力的孩子,也没有多少自律性。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早点进入到自动学习的状态。
第三、作为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的能力和心态要过关。
上一篇:米兰壁纸是墙布十大品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