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买保险存在哪些误区?特别是90后?
误区,买保险,买了买保险存在哪些误区?特别是90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买保险存在哪些误区?特别是90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90后,要注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1、保险险种越多越好
无论什么险种都想买,求多求全,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一定数量的保险险种投保,自然会有良好的收益,但是超过了自己经济所能承受的,就会出现问题,过几年后再退保,肯定会蒙受经济损失。按需投保,按自己能力投保才是正道。
误区2、在投标时隐瞒保险实情
一些投保人在投保中故意隐瞒保险标的真实情况,以达到少交保费或能骗取保险金的目的。岂不知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而且现在保险公司和医院都有联网。
误区3、买后不细看保险合同条款
在我国买保险者的大军中,有相当大的一批人真正了解保险内容的并不多,卖保险的大多数也是保险代理人,买保险都是在营销员的亲朋好友的鼓励下购买的。对于哪些险种合适,哪些险种不合适,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了保。
误区4、出了事故未及时通知
家中被盗,过了几个个月才想起自己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并到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以及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规定,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保险人,否则有权可以拒赔”,向投保人发出了拒赔通知。
误区5、多保就能够多得
某私营企业原有财产价值为10万元,可他却按30万元投保,不久一场大火吞噬了企业的全部财产。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法》规定,只能在实际价值范围内赔偿责任。因此可见,多保并不能多得。
误区6、保主险不保附加险
一些投保人总抱着侥幸心理,只选择投保一、二个险种,说是差不多就行了。但若发生所投险种保险责任以后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90后已成年,甚至为人父为人母,这一代人,很有主见,思想新潮,信息面广,基本也都有社保。但对商保仍存在较多误区:
误区一:意外太偶然轮不到自己
宁愿相信买彩票中奖的小概率事件,也不愿相信人的一生患生疾的概率超过70%的现实,抱住侥幸心理,认为意外和疾病轮不到自己头上,一旦罹患,进入裸奔状态。
误区二:社保足够用,不用买商业保险
以为交了社保就有了全面保障,不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和报销规则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尤其对社保报销里面的封顶线和免赔线不知道,不知道用商业保险来做补充,导致发生重大疾病时,才发现没钱治钱,从而耽误病情,甚至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
误区三:现在还年轻,不用急着买商业保险
不少年轻人认为自己身强体壮、抵抗力强,患大病是老年人的事。这种想法显然有些偏激。年轻不等于不得病,而且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较多重大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年轻时购买商业保险不旦保障期长,而且费用相对便宜,产品选广,等到年纪大时,再想买也基本没有太多产品可选择。
误区四:买齐老婆孩子,就是不买自己
很多年轻人,对自己身体很有信心,把老婆孩子的保险买全了,就是不买自己,殊不知最应该买的就是自己,家庭商业保险最重要的购买原则之一,就是优先购买家庭经济支柱,再购买次经济支柱,最后才是考虑小孩父母。因为一旦这庭支柱发生重大疾病,整个家庭的收入就缺失。
误区五:买了一堆理财险,就是没有疾病保障险
年轻人对理财感兴趣,看到保险复利功能的强大,加之保险公司每年开门红的轰轰烈烈和互联网理财渠道的普及,很多年轻看似购买了一堆保险,一看全是理财险,每天为了几块钱的收益开心,缺乏重疾保障,或保障额度不够,因此,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不但没有充足的保障,更会对保险产生不信任,于是就骂保险是骗人的。
误区六:买后过于比较,提前退保产生损失
年轻人信息接收能力强,有些年轻人买完产品后,过分去比较产品,导致对购买的产品越比较越觉得不如现在的产品,于是出现提前退保的情况,根据保险按现金价值计算的规则,一方面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的变化,导致无法再购买保障型产品,从而失去保障。
如有不清楚,欢迎私信咨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只听高回报率,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因此要看保险品种的保障性质,如果是想分红就选择理财保险,总之要看你自己情况来确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买保险的误区,有些可能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遇到的,比如喜欢返还钱的保险,其实性价比通常更低。针对90后的群体来说,我总结了一些可能很多90后的年轻人都更容易进入的误区。
1.年轻身体好,不用买保险
对于90后来说,现在有一个词叫朋克养生,也就是“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式的养生,似乎觉得在不健康的饮食或者习惯中加入健康元素,就能抵消对身体的伤害,所谓“敷最好的面膜,熬最深的夜”有异曲同工之效。
上一篇:房子如果禁止预售,现房买卖是不是就不会有价格或质量维权发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