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情绪,负面,老师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不被道德绑架,凡事不予道德层面的评价
2、接受不公平的存在
3、接受特权的存在
4、绝不把负面情绪带入家庭生活中去
5、负面情绪不要表露出来
6、经常自我反省很重要
7、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夹在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老师,就像是一块三明治,三面受压。加上工作繁重,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你把负面情绪带回家的话,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如果负面情绪被带入课堂,还会影响上课状态。
所以如果老师出现了负面情绪,一定要学会及时调整,让内心的正能量战胜负面情绪。那么,老师该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呢?
寻找一位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向他(她)倾诉,同时聆听他(她)的劝说。
负面情绪就像是洪水,宜疏不宜堵。当你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及时把这个情绪发泄出来,千万不能一个人默默的把这种情绪埋藏在心底。所以,当老师遇到一个熊孩子,或者遇到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又或者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产生负面情绪时,去找一找你可信赖的长辈或朋友吧。他们会认真的聆听你的倾诉,并用温暖的话语让你的情绪平静下来。
我既当过倾诉者,也当过聆听者。倾诉真的是治疗负面情绪的良方,通过倾诉,你会发现原来还是有人在关心自己的,还是有人能明白你受的委屈的。特别是女老师,哭一哭,说一说,负面情绪就烟消云散了。
做做运动,逛逛街,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负面情绪见鬼去吧!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踢球的爱好。不论有多忙,周末活动会尽量抽空去踢一场球。感觉随着自己在绿茵场上奔跑,一周的疲惫消失了,工作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又成为了那个热情开朗的老师。
对于女老师来说,也许逛逛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找几个闺蜜,逛逛街,吃吃小吃,买件自己心爱的衣服。我想,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一定会烟消云散。
总之,在自己的爱好中,消除工作中的不愉快和委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经过多年的磨炼,老教师可以达到一种境界: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惰绪,只限于工作中,决不会带入自己的私人生活。
记得自己还是一位新教师时,看到一位老教师,刚刚在教室里被学生气的怒吼连天、满脸通红。结果一转身,回到办公室,这位老教师就又满面春风,和大家谈笑风生了。我很好奇,就问他:“要是我被学生惹毛了,会吃得半死,有时候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去。您是如何做到转身就把负面情绪抛开的呢?”老教师笑笑说:“对学生发火,是工作的一部分,工作时间久了,你自然就能把工作和生活分清楚了。”
说实话,当时做不到,也不太懂,直到慢慢我也成为了一位老教师。我也可以做到:因为学生的错误,我气得满脸怒火,严肃的在教室里批评这位学生,转身离开,我就已经把负面情绪抛在了脑后。可以说我在教室里的发脾气,实际上是给学生看的,表明我对他们犯的错误很愤怒,离开教室,学生不在了,我自然也没有必要表达我这种负面的情绪了。
对于家长和学校造成的负面情绪,更不能带入生活。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结束语】:教师总觉得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觉得“倾诉、培养爱好、修炼心境”是对付负面情绪的有效手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尊敬的老师。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顺心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时怎么办?应该摆好心态。孜孜不倦的教学。对其学生进行心里疏导,同家长沟通,来一个家师携手共同教育学生。
为人师表,无论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都要稳定情绪,不要激进办事。
老师这个职业确实很难,但是有好多想当老师都当不上的。
我们很羡慕老师,因为老师光荣。在教学过程当中,你所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几十个学生个有所不同。要想全部达到你心里要求是不可能的。
有可塑之材,也很笨拙之生。多多动一动脑筋,尽最大的努力就是了。
如果都随心意,你想想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儿。
要这样想,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书育人,我就不厌其烦的干好这份工作!做一个好园丁,让桃李满天下。
衷心祝福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老师更知道处理好工作中的问题,祝你工作顺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你所说的负面情绪,更多是对学生的吧?希望我理解的对,假如是这样。
我想说的是,负面情绪消灭不了,这是人性使然,谁见了熊孩子,见了调皮捣蛋的娃能不生气?尤其是反反复复的那些孩子。
但,有情绪时候要记住:孩子如果都如老师般成熟,是不符合生长规律的,对吧?这是大势,这是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要在底层认知上接受孩子的“闹”。
有了以上这个前提,你就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可以批评,可以指导,但千万不可以伤害!你无法避免让孩子看见你很生气,但你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失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