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部发文,中小学教师可适当惩戒学生,你怎么看?
老师,学生,孩子教育部发文,中小学教师可适当惩戒学生,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对教育部的发文深表绝望!现校园凌辱、教师打骂学生频繁发生?造成孩子没尊严自杀身亡有之,教育部不去规范老师行为?却允许惩戒孩子?学校不是监狱?监狱也不许打骂犯人!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是学知识学文化,不是被老师随意欺负和打骂的!每个孩子都是家里宝贝,也是祖国的未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受伤害才是教育部应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要以教育为主,必定学生个体他有自己的人权需要保护。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不等于体罚,要区分开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个本来就不是问题,只是某些不讲道理的家长把教师应有的惩戒权给剥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打不成才,中国式教育也到了要改革的时候了,严师出高徒,孩子没必要那么宝贝,打不打,骂也不能骂的孩子,将来你又指望他能有多大成就,又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呢,所以说教育局这个举措是明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完全支持,适当惩戒有利于矫正学生行为,教育部门可以制造戒尺,作为惩戒学生工具,我们过去上学就受到老师打板子,现在仍历历在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校后 让社会管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惩戒这个还是比较难定位的,重了是体罚,轻了相当于无,丝毫不能改变什么。
我个人认为小罚只能针对一部分学生:
中低年级(一 ~四年级)
中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调皮捣蛋,自律性差,爱在课堂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但这都是小朋友的天性使然,需要老师,家长的调教,后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够适当的打手板,罚站,罚打扫卫生等。
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年级更注重学生的个性不同。包括小学五六年级,初高中学生。
“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经提出了,能沿用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教师怎么权衡惩戒与奖励两方的天平关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惩戒。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必不可少。固执又不在乎他人想法,嘴里吐脏话,爱欺负同学,破坏设施,辱骂老师等这类学生,性格已经形成。对于这种孩子,我看到大部分社交平台上评论的人都称他们为“熊孩子”。
他们对于“熊孩子”深恶痛绝,恨不得亲自上阵,进行体罚。还有一些人嚷着要打学生手掌,屁股,小腿。但是教育何其容易,对这类学生如果教师真的小以惩戒,使用他们所说的打罚,只怕更会加深学生的仇恨心理,这不叫罚,叫“屈打成招”。尽管只是轻轻的打了,但是一些学生可不会看是重是轻,只要你碰到了,就会告状,会恨上老师,会变本加厉。相反暂时的服从不会让学生感激,只会积累他们心中的恨意。网上爆出的学生打老师可不是说着玩的。
教师怎么惩戒,这种学生只能罚站,罚扫地,罚跑步,还能罚什么呢?犯小错,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本来也不用多大担心,这里所讲的惩戒是对于屡教不改而又偏执的学生来说的。这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到了家长惩罚孩子,又是一项重要工程。与以上的教师打罚学生大同小异。
总之,惩戒看起来事小,然而多方面因素是很复杂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差异,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度,对惩戒的理解度以及家长是否配合等等,这些因素协调好了,才能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教育部出台的“合理体罚”是个大纲形式,方向已经指正好了,具体怎么做还是教师自己权衡。相信在教育部支持的情况下,教师日后能培养出更多根正苗红的好学生,好公民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