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员工来说,合伙制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
合伙人,企业,合伙制对于员工来说,合伙制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谓的合伙人机制,如果连对于“合伙人”最起码的权利尊重都没有,连起码的合伙激励和身份认同都不能真正做到,这种合伙实际就是伪合伙。看看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公司,包括咨询公司,在各地招募所谓的“合伙人”,然后签订劳动合同。实际上就是为了开展业务变相招募的业务员而已。这些合伙人哪里有什么权利,除了不断的贡献自己的资源和收益,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比伪合伙强一些的是准合伙,所谓准合伙,就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是局限于表面,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起不到真正合伙的作用,也达不到合伙机制设计的实际目的。
1.准合伙制在形式上模仿
我在去年就接触过这样一家客户。老板觉得自己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经营公司多年,想从根本上变革公司的运作机制。一次出差,在参观了一些知名企业之后,热情高涨,非要效仿其他企业,在公司内部实行合伙人制。
于是,从我这里买了一套合伙人体制的设计资料,然后在公司内部轰轰烈烈的实施。一开始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出现问题了:一些人抱怨,觉得自己没有成为合伙人不公平;还有些人抱怨,觉得这是无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当我与老板沟通之后才明白,他们将这个合伙人机制当成一份普通的制度来执行。一方面执行人对于这套机制并不理解,照葫芦画瓢,另一方面,公司还不具备实施合伙人的条件,生搬硬套,赶鸭子上架,搞得鸡犬不宁。
于是,我安排两个专门的人员到公司进行了辅导,全程帮助宣讲、执行和解读这套机制,最终才慢慢落地。
对于公司来说,他们真抓实干,确实真正建立起了合伙人的体制与制度框架,形成了规范的合伙人运作体系,具备了合伙人的体制外形。只是,生搬硬套,最终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2.准合伙制在具体的执行上还是不错的
正如上面所说,准合伙制具备了执行的体系性基础,在公司重视、管理到位和具体操作方面有板有眼,成功凝聚了一批愿意同舟共济的员工,而且这些合伙人普遍被委以重任,成为企业各部门、价值链上重要环节的掌权者。
而且因为合伙机制的执行,得到公司员工的普遍性好感,一方面,大家有一种更大的安全感,有了更好的希望,只要勤恳努力,就会成为合伙人,只要成为合伙人,就会在自己的职业上有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公司也因此在团队、制度、绩效等方面管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公司与员工的距离更近,两者有更多的共鸣和利益共享。
不少员工因为成为合伙人,而具有了更为丰厚的收入,甚至有了创业的冲动和渴望。准合伙制能够给与员工较好的能力发挥平台,给与他们更客观的收益,其激励作用明显,最重要的是为他们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准合伙制作为一种管理式合伙,仍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于中层和基层人员比较有效,但是对于高层人员作用较小。
尽管准合伙制有了比较体系化的合伙机制,但是再体系化的合伙体制也需要与战略匹配,需要在公司整体的治理框架内运作。如果合伙体系与战略匹配性较好,就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如果与企业的治理体系或者战略体系有矛盾和冲突,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受到公司决策层和股东的排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准合伙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也就是说,合伙机制仍然居于企业治理体系之下,没有成为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更无法与企业决策者的权利抗衡。这就决定了该体制的局限性和被动性。
如果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企业必须有专门的合伙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必须在决策层设立与之抗衡或者相互兼容的合伙机构,居于治理结构中顶层的位置。否则,所谓的合伙制,其实还是在股东与决策者股掌之中攫取利益的工具而已。所以,我称之为准合伙制。实际上,企业能做到准合伙制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成为合伙人的员工是真的受益者。
小结:尽管生搬硬套,但是这不妨碍企业具备完整真实的合伙体系,不妨碍他们彻底的贯彻这套体制,更不妨碍公司与成为合伙人的员工能够有更好的未来与利益分享。
到此为止,合伙的实际形式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企业。当然,还有极少数企业真的采用了合伙的形式,是实实在在的合伙制,我称之为真合伙制。
1.真合伙制将合伙机制纳入战略高度
真正实施合伙的企业,其合伙管理机构一定是位于企业的顶层,而且其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主导者。唯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它的权威性,才能够与企业战略及治理体系有效的融合,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合伙制的作用,企业一定会有专门的合伙治理机构以及与之匹配的合伙治理体系。从当前与未来、从员工到企业、从利益到发展、从管理到治理都形成有机的运行体系。
这样的真合伙制有威力、有效力,更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定力。
2.真合伙制讲究风险共担、利益与共
即使在大家都认为不错的准合伙制中,合伙人与企业也很难做到风险与共。一般情况下,因为两者的利益绑定不密切,权责区分很大,导致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各奔东西。但是真合伙制要求合伙成员必须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竭尽全力不让合伙人掉队,当然在面对不利因素时必须齐心协力。
共风险是前提,那么共利益就是结果了。大家高度默契、齐心协力的打拼,换来了收益。一旦有可分配的利润,合伙人是一定有分享的资格的。所以,不要奇怪他们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只是真合伙制对于合伙人的要求是极严的,在文化认同度、个人能力、公司资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比如阿里巴巴,即使在上市的时候也只有几十位合伙人而已。
3.真合伙制具有真正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因为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处于企业的顶层,这就意味着合伙机制不能轻易变动,否则会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变动就会涉及到很多的环节,甚至带来很大的风险。
所以,真合伙机制,一定讲究机制的可持续性,不仅着眼现在,还着眼将来,不仅着眼局部还着眼全局;真合伙制还讲究合伙人的稳定性,尽管合伙人有变化,甚至有淘汰,但是整体上来说,合伙人队伍是最稳定的团队,是在大风大浪面前经得起考验的团队。
但是很遗憾,真的能够做到真合伙的企业少之又少。一方面,老板舍不得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于治理层面的改变缺少自信心与安全感。
那么,合伙制到底是否靠谱?从员工角度来说,不用考虑那么复杂,只需要看利益导向、稳定性和执行效果就可以了。
1.判断标准一:利益导向
这个是最好判断的。就是看企业采用合伙制,对你的利益又没有好处。如果企业没有真正的利益分享机制,而只是片面要求员工如何如何,这种合伙人机制是不靠谱的;如果企业的利益分享不是利润的分享而只是变相的绩效奖励,其实也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