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教育孩子时,怎样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情绪,自己的在教育孩子时,怎样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先举个例子。
我在学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妈妈对正在哭的孩子吼:
“你还哭?!你还委屈?!你看看你把人家手给抓成什么样了?!”
合理推测一下,这个孩子在学校应该是跟同学有矛盾,把对方的手被抓破了吧。那么,妈妈这样的说话方式,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以往在讲座上和家长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的答复基本都是:
妈妈没有问清楚情况就批评孩子;
明明孩子还有情绪,还在哭,妈妈就开始教训人了;
确实,这些都是妈妈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犯的错误。但是更本质的问题是:妈妈其实根本就不承认孩子可以有情绪!
妈妈的潜台词是:你看看你做的这些事,你怎么还可以委屈呢?你怎么还可以有情绪呢?不,你不可以!
因为不承认孩子可以有情绪,所以更不会在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这决定了之后的教育和引导都很难有预期效果,也很难有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
为什么和孩子谈感受如此重要?
首先,这是大脑的构造决定的。
根据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大脑的基本构造中,脑干负责人体的基本生理机能、中脑负责情感记忆、大脑皮层各分区掌管不同领域、前额叶皮质负责管理人的理智和情绪。
无论人的年龄有多大,有情绪的时候前额叶都是无法工作的,前额叶和大脑其他部分的连接是断掉的。换句话说,在有情绪的时候,人已经没有办法理智思考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各种行为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去解决问题、批评或者讲道理,而是先把情绪处理好。
只有情绪问题解决了,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才开始工作,理智才开始接管大脑,才有可能去讨论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其次,从情绪和感受出发影响别人更容易。
你试着感受一下,下面这些话你会跟谁说:
“你好。”
“外面的雨好大呀。”
“我觉得我们领导那件事情处理的不好。”
“听他说那样的话,我很难过也很伤心。”
这几句体现的沟通层次分别是:打招呼、说事实、谈想法、聊感受。这沟通的4个层次代表了我们和对面那个人关系的由远及近。当我们想要影响一个人,自然也是从第四种“聊感受”开始更容易。
能聊感受的人注定是我们亲近的人,也是容易甚至愿意被我们影响的人。
对大人如此,对孩子一样。说到这里,作为家长,你是否理解了,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或者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引导他。
从哪里开始,这里就是家庭教育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从跟孩子谈感受开始。
怎么样才能跟孩子谈感受呢?
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谈感受却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人,绝大多数从小到大并没有被父母老师以及长辈这样对待过。
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并没有体会过先谈感受,现在却要让我们从感受开始去影响孩子,这需要刻意的学习和练习。
意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之后,可以从下面这两个方面开始学习和改变:
第一,真实的面对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情绪诚实的大人。
情绪管理是一个特别老生常谈的话题,当我们有了孩子做了父母,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又提高了一分。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当中都有一类很重要的神经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
人类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
有了这个功能,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学习新知、与人交往、发展出语言、音乐、艺术、使用工具等等能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尤为如此。一个经常发脾气,情绪比较不稳定的孩子家里,几乎一定能找到一个情绪管理能力很差的大人。
方法1. 诚实表达自己的情绪,从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开始。
无法诚实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常常是因为潜意识中对于情绪是有区分的。觉得情绪有好有坏,好情绪可以表达,而坏情绪是需要隐藏。
这时候可以对自己进行暗示:
没关系,我可以,我可以感到生气也可以感到难过,我可以感到委屈…...
还可以借用一些方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感到很生气,是因为你没有按照我们的约定的方法做这件事,我希望下次我们做好的约定可以被执行。
我感到有点无助,是因为你遇到困难没有告诉我,我也不知道能做点什么,我希望下次可以知道你的进展。
方法2. 永远提醒自己区分情绪和行为,不接受行为,但接纳情绪。
很多家长无法跟孩子谈感受,谈情绪的一个原因是,他不能接受孩子的行为。以为谈了感受,接纳了感受,就等于接受了那些不好的行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行为永远都可以有对错之分。把同学的东西弄坏了、把同学抓伤了,这些行为一定是不好的,是不被接受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无论任何人有任何情绪都是可以的,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所谓人有七情六欲,无论是觉得生气、伤心、委屈,还是兴奋、开心、爽,都只是情绪的一种。
我们看一些国外家庭教育的视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I love you, but no.” 翻译过来就是,我爱你,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行为。
但是我们中国父母经常做的事情是:“I love you, so yes.”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所以我接纳你的情绪,所以我接受你的行为。反过来就不行了。
文章开头那个站在校门口对着孩子开骂的妈妈,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 你的行为错了,所以你的情绪也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看到你哭得很难过,你可能是感到委屈吧”
或者“妈妈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过和同学的矛盾,挺难过的”
或者“你肯定正在伤心呢,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不开心!”
......等等
所有这些话,都是在谈感受、在接纳情绪。
第二,永远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
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同时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括号提供解决问题的选项。这跟前面所说的愤怒选择轮提供有情绪的时候,用来舒缓情绪的选项是一样的原理。
方法1. 把抽象的感受和情绪变成具体的:可视化原则
情绪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情绪的到来和离去也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根本表达不清自己什么时候有情绪,什么时候又没有了,孩子更表达不清楚。
在跟孩子一起面对抽象概念时,特别好的方法是可视化。情绪也是这样。
市面上一些很经典的跟情绪管理有关的绘本都是类似的思路,例如菲菲生气了、情绪小怪兽等等。他们用一团大火焰或者是各种颜色的小怪兽来,让孩子明白情绪有不同的分类。情绪也在动态变化。
正面管教当中特别经典的一个演示活动叫“掌中大脑”,解释了情绪来临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同时,形象的把发脾气时的大脑比喻成“大脑盖子打开了”。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用这个比喻跟他沟通。有时候他发完脾气,我问他“你的大脑盖子关好了吗?”他每次的答复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是告诉我关上一半了,有的时候用手比划着还剩一个小缝,还有的时候告诉我盖子找不到了,意思就是很在生气。
上一篇:张家辉,周润发,张晋,洪金宝,甄子丹,你们最喜欢谁,能说说原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