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们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人生,自己的,他的你们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兴许是真的存在时空错乱罢!当时的我在家里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刊有《人生》(下)的那期《作品与争鸣》,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小说结局的n种想像……
两年后,我在父亲的另一个书架上翻书时,竟意外找到了刊有《人生》(下)的那本杂志,那种感觉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一个下午,我趴在床上一动没动,看完了《人生》(下)。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而落泪,也悟出了自己做为一个农家子弟,所应走的人生道路。从此,我的人生不再迷惘。
当然,上大学后,我又读到了路遥获茅奖的名作《平凡的世界》,但震撼力显然远不及《人生》。但我仍然认为,如果《人生》对我的启示为“追求崇高”的话,《平凡的世界》显然是表达一种“走向平凡,但决不平庸”的人生观,在这一点哲思上,路遥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跨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茫茫碌碌的一生,酸甜苦辣咸的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过这个电视剧。觉得很感人。剧中所描写的基本上和在现实中看到的一样。反映了时代,和时代造就的人生。几个演员表演的很到位,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每一次重看都得到不同的感受。真是一部好作品,想把这部作品再重新看一遍。这样的好作品真是不可多得。可惜作者英年早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而为人,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按部就班,不应该在适合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的生活。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许朝左走,你就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也许朝右走,就是永远遇不到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它还告诉我们奋斗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高加林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年少轻狂,胸怀大志,面对生活的困境,在坦然面对的同时,依然想着能跳出龙门,飞向更远的世界,他永远不会屈尊于在村里当个小学老师,更何况当地地道道的农民。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在那样一群意识落后的庄稼人里头,有这样的想法实属不易,也值得推崇和赞扬。于是当他得知自己要去县里当通讯员的时候,他有多兴奋、又有多骄傲。
面对重要的选择,我们不该徘徊和迷茫,能正确的正视自己,敢于向美好的未来挑战,才不枉此行。
有时候,把最坚强的自己留在奋斗之路上,何尝不是一件美事。高加林从他离开土地当老师,到丢失工作回到土地,再到离开土地当干部,再到被举报又回到养他育他的土地,整个过程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值得的,他经历了最美好的奋斗历程,走出了大山,和有文化的城市姑娘黄亚萍谈恋爱,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了一篇篇让所人有羡慕的好文章,充分展示了自己优秀的身体素质,在篮球场上吸引了很多女孩子的关注,这时候的高加林感觉到了自己的强大,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比别人差,重拾信心的他着实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对于爱情,不光要轰轰烈烈的爱,还要讲究知识层面的门当户对。
很多年轻人,能够结合在一起,往往都是很聊得来,知识结构、层次相差无几,这样的结合才能更长久,才有可能白头偕老。高加林正视意识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巧珍的所做作为让他感动了无数次,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整天想着能和自己亲爱的人见面,能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当他进了县城,和有文化的黄亚萍接触中发现,她对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而巧珍,只会聊生活的琐事,没有一点吸引他的地方,于是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惆怅,背叛巧珍的想法,时时刻刻充斥着他的大脑,他期望自己和黄亚萍结合在一起,她有文化,聪敏,家庭条件也好,又是一个漂亮的南方姑娘。在她身上弥漫着一种对他来说是非常神秘的魅力。像巧珍这样的本地姑娘,尤其是农村姑娘,他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到底。他认为她们是单纯的,也往往是单调的。正是这种知识层次的差异,注定这种爱情是无法长远的走下去,最终选择背叛。
人生路上,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顺风,或多或少都会有磕磕碰碰,但是失败了不等于一无所有,还有生我养我的土地,也有疼我爱我的亲人,还有那些永远帮助我们、支持我们,渴望我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朋友。正如劝高加林的德顺老汉,他经历的也许比高加林更刻苦铭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他依然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人世间。当听到老人的劝解,他恍然大悟,他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可惜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这也许也是因为自己的狂妄所付出的代价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茅盾文学奖,影响了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