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们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人生,自己的,他的你们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虽然人生的道路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一步错过了,多少步也赶不上去 ,尤其是在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高加林的第一个路口
路遥的作品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事业上和感情上的岔道口,他的人生也随着他人的介入与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加林事业上形成悲剧的原因,如果说的宿命一点就是他是权力的、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的牺牲品。 高加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供养他读书上学,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尽管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民办教师的职业不仅可以给他的家庭带来一个全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使他彻底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如果不是村支书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的儿子顶替高加林的工作,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事实如此,高加林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曾经感受过山外面的无限精彩的、充满诱惑力的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苦闷。现代文明对于他的熏陶已经使他与农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天意弄人,留给高加林的只有悲哀的接受。 高加林用一种近乎于“自虐”的方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锄头,用疯狂的体力劳动宣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同时,也是在一种严酷的方式在向权贵们宣战。
高加林的第二个路口
然而,就在高加林认命的时候,权利又一次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他的叔叔转业回到了县城,并成了劳动局的局长。这个可谓是从天而降的转机,再一次给了高加林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年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的职位是换下来的公社文教助理,现在的劳动局的副局长马占胜,主动献媚,暗中一手操办,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的风光无限的通讯干事。命运的突然改变,唤起了高加林久违了的热情,他凭借着他的努力、他的才气、他的献身精神实现着他自己的价值,他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同事的羡慕,少女的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在一次被命运捉弄。他靠“走后门”进入县城的方式被人告发,他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农村。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扼杀了理想的美好,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绩都被视而不见,纵使他才高八斗,他也没有与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的来历是不合法的。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剧,而是当时整个处在社会转型期与高加林有着同样理想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文明的转换中所必须付出的惨重的牺牲。
高加林的第一段感情
高加林情感上的岔道口与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是不识字的农村女孩;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家大小姐。高加林情感的悲剧的形成与他的理想的破灭——辉煌——破灭,有直接的关系。 刘巧珍可以说是高加林的初恋,她爱加林,但是在加林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她总是悄悄的躲在远处观望,因为她自卑,因为她的加林哥是读书人。当高加林遭受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之后,巧珍大胆的向加林表明了心迹。这位美丽姑娘的善良与温柔、执着与真诚,成了高加林心灵创伤的最好的缝合剂。他们的感情不但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籍,还平息了高加林对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骚动。但是,在热恋慢慢退却之后,高加林的心头又有了丝丝惆怅,他开始后悔对巧珍的冲动,他敏感的意识到,“他匆忙的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他恐惧的意识到一旦和巧珍结合在一起,就无疑要拴在土地上了。”所以,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在一开始就有着精神世界的明显差距的他们,分手成了他们必然的结局。
高加林的第二段感情
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恋爱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在高中时代,他们就是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情感的萌芽。只是因为,毕业后的命运不同才没有走到一起。当高加林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需要的不再是清风细雨似的温柔抚慰,而是需要一个有着共同语言的伴侣,于是,选择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是在情理中的事情。 当高加林又一次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爱巧珍,但我不相信。如果说在高加林与巧珍的恋爱中,巧珍是悲剧的,因为她为这段使她心灰意冷的感情付出了一生的代价;那么,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感情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在精神世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美好爱情 ,却被冷酷的现实击的片甲不留。 对于高加林所遭受到的一切,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社会毕竟处于发展的转型期。
看路遥的作品人生,总是感觉有路遥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路遥知识丰富,作品感情细腻,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人生,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路遥总是那么的不如意,被感情困惑,被金钱困住,看路遥抽烟的照片,感到路遥吐出的是环绕自己的烟圈,而是被烟圈缠绕被封闭,多么无奈多么悲凉的路遥,每口香烟吸进肺里,又有一时的满足和麻醉,吐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待消失的一圈圈的枷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我而言,《人生》不仅仅是一部广受赞誉的小说,更是一部农家子弟的人生励志书,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三观,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曾在那篇发于《教育时报》的散文《少时读书》中,谈及《人生》对我人生道路的深远影响。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最初读到《人生》,是在198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个暑期。那天酷暑难耐,我在父亲放杂志的那个白木箱中乱翻书,被那本刊有《人生》(上)的《作品与争鸣》杂志吸引住了。是一篇什么样的小说,可以配得上“人生”这么大的题目呢?!好奇心促使我打开了这本杂志,急不可耐地读了下去,没想到却欲罢不能。为什么呢?因为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以及情节太符合当时的农村实际啦!
但很可惜,这本杂志只到载了《人生》(上),小说到高加林走后门去县城当记者,刘巧珍去村头送他这一情节时,便戛然而止了,让我怅然良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