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隋朝的科举制度伤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了吗?
科举,门阀,鲜卑隋朝的科举制度伤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隋朝的科举制度伤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损害了。隋朝创建的科举制度,给汉人带来了平等与光明——胡文化改造汉文化之一
唐代诗人刘禹锡作有一句奇怪的诗,现在难于理解,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这也暗示着,南北朝之前,直至汉代,都是世族门阀士族统治着社会,直至带有游牧民族鲜卑血统的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这一毒瘤才彻底消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朝的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废弃了选举人才按照官僚或君王个人好恶来评判的制度。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从北周(鲜卑族)皇帝中获取,肯定是损害了当时的士族或贵族的利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炀帝可以说是被黑的最惨的皇帝之一了。为什么说被黑?炀帝平南陈,立科举,开运河。题主所说的鲜卑贵族属炀帝母系一族。炀帝与李渊母亲都是北周独孤信的女儿。两人是表兄弟。在当时炀帝最失败的一件事就是东征高句丽。
文帝的国策在于务安诸夏,不事荒要。也就是注重国内发展,不理外族悉扰。而炀帝恰恰相反,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隋朝与高句丽矛盾积压已久。不上贡,还侵犯辽东。炀帝有了文帝的积累 决议收服高句丽。而三次东征都因为各种原因都告失败。老百姓抱怨,贵族们更抱怨。这才是关陇集团,鲜卑贵族抛弃他的直接原因。
想了解古代趣闻,正史故事的,关注微信公众号誉十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定程度上伤害了。
我们看隋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度。作为隋朝的首任CEO杨坚,他老爹杨忠是北周十二将军之一,在北周武帝时候杨忠被封为随国公(隋朝的国号来源),所以杨坚算得上顶级的官二代。而杨坚小时候不叫杨坚,叫普六茹坚,直到后来掌权才改的,而这个普六茹,是一个鲜卑的姓氏。所以说到底,他自己也是鲜卑贵族的一员。
后来将自己外孙的皇位夺了过来,当了皇帝,这时他想我就是因为我是鲜卑贵族,是北周公司的一位小股东,通过在公司的培养亲信,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趁着董事长的一不留神上来的。要是其他小股东也这样,那我大隋就要改姓了。不行不行,我得绝了这条路。
但是杨坚也知道不能急,刚上来就踢人,不太好做人。但是我们的下一任杨广确是个急性子,来了一个提前上任,一上任就开干了,科举。这位新董事长说了,以后公司招人,都得我同意了。小股东想搞关系插人进公司,不存在,除非你不想混了。你呀的,想通过察举,培养亲信,有实力跟我作对。这通过科举进来的人,那必须得跟我一条心,不然就不选,共同将这些有实力的股东团队,搞出公司,保证我的地位不动摇啊。
但是咱们这杨广董事长太急躁了,看不惯高句丽小公司,三次强行吞并。结果不成,伤了自己。这时公司内部各成员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做董事长。姓什么都有。最后还是被小股东唐国公李渊接盘了。
虽然搞一点科举,但时间太短,制度表现出来的好处还没有出现。所以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环境,李董事长也有担忧。嗯,科举好,继续执行。经过几代董事长变着花来。公司能上的说话终于有科举的士子了。
第三任李董事长怕老婆出了名,公司的事都由老婆做主。后来身体不行,走得早了。武老板娘,想自己变身自己做老板。可是公司里说话有用的,都反对。行,反对,那就把你们踢出去,通过(科举)公司招人制度那些没背景爱听话搞进来。这些有背景的鲜卑贵族(关陇集团)大部分被踢出去了。她还扩大了规模,不仅是文员要这样选进来,保安也要用。
所以科举就是将公司招人的权利从鲜卑贵族拿走到我们的董事长皇帝手上。间接削弱鲜卑贵族的实力,保护皇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与鲜卑人有什么关系?!科举制是对付门阀势力,对付士族的,并不是单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要废止士族门阀掌握国家政权的能力,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避免士族门阀分裂国家。三国,不论谁统一,都不会长久,都没有意义,因为士族门阀势力的掘起,国家分裂将是必然。杨坚父子掘起于门阀,深知门阀势力的危害,他们可不希望别的门阀学自己,李唐也是如此。
上一篇:想在老家县城投资一套100平左右房子,5000元左右一平,大家对县城的房子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