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说出你最爱吃的地方特色小吃有哪些?
小吃,兰州,包子说出你最爱吃的地方特色小吃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都一处的烧卖,蒸熟之后面皮清白透亮,顶端泛着白霜,皱纹如思思流苏,团团紧簇,四散开来,宛若朵朵白花,争相怒放。烧卖中心微露一点馅,更好似花心一般点缀其中。 曾经,都一处的烧卖讲究春以韭菜,夏以羊肉,秋以蟹肉馅为应时,冬季以三鲜当令。都一处的三鲜烧卖鲜香适口,虾仁的鲜和蟹肉泥的香混合在一起,堪称绝配。三鲜馅烧卖始终受到欢迎,因为馅是用高汤打制而成,本身就带着鲜味。
“都一处”包烧卖的皮也有讲究,一两面包四只烧卖,每个面皮的直径都是3寸3,中间厚度一毫米,包入25克的馅料,花褶不低于15个。精致的流苏式“麦穗头”是用走锤手工制成的。烧卖顶头的白霜是选用高筋面粉,经过高温蒸熟之后,表面依然会有白色粉末,正是这样的面粉,用沸水烫过变熟之后,才能保证烧卖的口感,有弹性,黏而不粘。
炸咯吱盒:
咯吱盒又名咯炸盒,名虽不雅倒也名副其实。通俗响亮,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生而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视运河渐衰而不顾至今留存于京东民间,且有日益蔓延之势。炸咯吱盒是老北京一道特色小吃,随登不上大雅之堂至今流传下来,每每春节前,以集市购买回绿豆咯吱皮,添加胡萝卜和香菜及五香调味料拌成素咯吱馅,夹之绿豆咯吱皮中粘合一起,切成块炸成素咯吱盒,香浓的民间吃食,满载这年味,每到过年的前几天,老北京人就开始摊煎饼皮,做这道炸咯吱盒。蘸蒜汁吃,内里口感厚实绵软,蘸料也可以加酱油,辣椒等等,外表香脆。
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用绿豆泡过以后加水打浆再加点面粉调成稀糊糊,然后用煎饼鏊子做成面饼,切块晾干以后再油炸,晾干的特别好炸,十分酥脆,跟炸排叉可不是一个口感,口味也不同,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试试看,这小吃也可以做汤用,或者做成糖咯吱,炒好的糖淋在咯吱上令每一个都包裹到糖汁,晾干以后再吃那是又甜又脆孩子们特别爱吃。炸的时候一定小火,不然特别爱糊,因为晾干了没水分了所以稍微一炸就可以出锅。
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原料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小吃当中比较著名的一种了,它的成品外部入口即化,馅料香甜可口,传说还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宠妃香妃最爱的一种点心。
传说乾隆在平定新疆叛乱中将新疆的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作他的妃子,这女子浑身充满体香,乾隆封她为香妃。
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乾隆急坏了,传旨给御膳房,说:如果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不但升官,还赏银千两。这一来御厨们大显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领,山珍海味,风味名吃,做了数千样,但香妃连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吃食送进宫。
话分两头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抢进宫后,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最好吃的东西送进宫去给香妃吃,觉得这是个联系的好机会。于是就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香妃见到这江米团子,就会知道是她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于是就叫它艾窝窝。宫女把艾窝窝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见,睛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
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得什么似的。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艾窝窝送进宫来。从此,艾买提就天天做艾窝窝送进宫来,艾窝窝就借着这个美丽执着的爱情故事出了名,传入了民间。
要说这道艾窝窝需要的原料也简单,只需圆粒糯米。
具体做法:首先第一步是将糯米洗净然后加水浸泡12个小时备用,等时间到了之后将水倒掉然后洗净糯米。
第二,洗净的糯米放在一个透气的口袋里(用豆包布最好,因为它能透气)将收口处绑起来放进蒸箱上大气之后蒸30分钟,然后找一个大一些的盆里面放入开水,拿出糯米放进盆中浸泡1分钟然后再继续蒸20分钟取出,稍微晾凉一些后双手将糯米揉散即可。
糖火烧:
糖火烧是是满族传统小吃,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通州(当时通州还属河北)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相传远在明朝的崇祯年间,叫刘大顺的回民,从南京随粮船沿南北大运河来到了古镇通州,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正东的通州。刘大顺见这通州镇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是个落脚谋生的好去处,便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取名叫“大顺斋”,专制作销售糖火烧。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间,大顺斋糖火烧就已经远近闻名了。
这糖火烧一个并不是很大,它是用红糖还有面粉制成的,一般要用传统的手艺才能制成,这样子的糖火烧吃起来的味道才够正宗。
这糖火烧色泽浅黄,外皮酥脆,而里面层次分明,吃起来香甜可口,口感很好,还是老少兼宜,不仅仅是当地人很喜欢吃的,也是很多游客到北京旅游必尝的一种特色小吃,而且大多数人尝过之后都会很喜欢。
羊眼包子:
天津有狗不理,北京也有羊眼包子。
羊眼包子是北京的一种名小吃,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此物因其个头小似羊眼,所以人称羊眼包子。别看包子小,但馅料多样,深受人们喜欢。传清代康熙皇帝曾食用过羊眼包子,故而出名。
羊眼儿包子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到前门外,品尝回民羊肉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康熙皇帝走进羊肉包子铺,殷勤的回民掌柜用小托盘送来了两杯盖碗茶。向康熙皇帝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里边(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驾来尝羊眼儿包子,小的实在不敢孝敬。”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识破,还是佯装要吃包子。掌柜的无奈,只好说:“爷赏脸,一定要吃,那请少等会儿。”不一会儿,便送来了热腾腾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挟一个放在碟子里,细心地观察。只觉阵阵香味扑鼻,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质地不一般。但是,康熙帝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回爷的话,有罪不敢欺瞒: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做的精细些,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羊眼儿包子’的名字。”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便传旨:“朕觉得羊眼儿包子很好,可经常送到宫中,找内务府开银。”
上一篇:怎么看待用考古复原方式解决了200多年来“红学”难题的唐国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