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韩信,刘邦,项羽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6、刘邦虽然猜忌韩信,但主要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对韩信还是有一定情意的,甚至韩信死后,刘邦“亦喜且恋之”。
这些原因导致韩信激烈思考之后,支持了刘邦。(不全面哦,自己的一些小想法)。最后呢,我认为韩信属于岳飞一类人,宁肯别人负他,他也不负天下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不是不敢他只是不想。
韩信是将才论军事能力楚汉相争无出其右,当年他受一老婆婆的恩惠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刘邦知遇之恩。若要反他在楚汉争霸反叛才是最好的时机。而天下已定之时他的行为更像是恃宠而骄,当年他蒙受胯下之辱,古人很重面子虽然他不说但是我们都明白这是他一生之疼。当他位极人臣曾经受过的羞辱都像一根刺深深刺疼他。
我们都知道古人有衣锦还乡的观念,在如今看来韩信当年的行为更像是炫耀自己取得的成功,他迫切想要得到人们的赞扬。再者韩信无反叛之心从他的死也很容易发现,他是信任刘邦的,若他有反叛之心又怎会单枪匹马入京都因为他相信刘邦给他的免死承诺“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但他没有想到他会死在他的好兄弟萧何和吕后的竹刀下。
小编看来所谓的反叛不过是刘邦排除异己的遮羞布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说不尽的韩信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杨慎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的一生,是一首磅礡的史诗,他人生的大起大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他的自制力,他的胆试才华,让人惊艳,然而,他对人性的天真幻想,也让人无限的感慨。
所以韩信不反 是因为他觉得刘邦不会害他
胯下之辱,一饭千金
- 韩信年轻时家贫,时常前往家乡一个小官吏家蹭饭吃。官太太厌烦他,每天早早做饭,然后在床上吃饭,明确地告诉韩信,这裡不是他应该来吃饭的地方。韩信受到这个侮辱后不再到他们家去。乡里有一个混混,看不起贪穷的韩信而霸凌他,要韩信从他胯下爬过。韩信何许人也? 不会为了一时暴怒而去杀人,断送了自己前程。飢饿的韩信,在城外河中捕鱼,有一位在河边以漂洗蚕丝维生的「漂母」,看韩信捕不到鱼,把自己的饭给他吃。漂母当时并不知道,她的饭有多少价值,韩信封王后找到了漂母,「一饭千金」的报答了慈祥的老太太。
初露锋芒,国士无双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韩信加入了项羽叔父项梁的阵容,他担任项羽的看门兵,也曾数次找机会向项羽建言,可是有勇无谋的项羽看不出韩信的才华,于是韩信转投「汉王」刘邦麾下,担任管粮仓的兵。有一次他被军法连坐,前面十三个同队官兵都已经斩首,轮到他的时候,韩信扬起头来对监斩官「夏侯婴」説:「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汉王不是要夺天下吗?为什麽不留住我这个人才?夏侯婴惊讶于这个死囚的谈吐,不但赦免了韩信,而且升了他的军阶。从此丞相萧何开始注意到韩信,当汉王刘邦从咸阳就封南郑时,一路崎岖,有不少士官兵卒不愿意去穷乡僻壤而脱队。韩信认为萧何已举荐自己,而刘邦仍不用他,于是也另投明主。萧何听到后大惊失色,立马「月下追韩信」。刘邦以为丞相也离他而去,欲哭无泪。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诸将易得尔,至于信者,国士无双」。谁都可以走,但是韩信不行。
登台拜将,横扫天下
刘邦随即举办盛大的拜将仪式,尊韩信为大将。韩信随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修筑栈道,让项羽的人马,「雍王」章邯重兵驻守,以为刘邦即将沿栈道攻回关中,但韩信私底下率特种部队翻越秦岭,直逼陈仓。协助汉王刘邦重新夺回关中平原后,韩信继续「木罂渡军」,击败魏王。再继续以三万精锐,脱离兵家常理而自创的「背水一战」,横扫赵国二十万大军。之后往东,燕国不战而降,再往南,斩齐楚联军大将「龙且」。这个时候,韩信不世出的军事才能已经威震天下,他的谋士劝他:「天予不取,反受其疚;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该自立而不自立,天理不容。但是韩信认为:「汉王必不负我」。韩信随后在「垓下」,给予项羽「十面埋伏」的封锁,命令士兵学习楚国歌曲,「四面楚歌」让楚军以为已经国破家亡,父老被俘掳到垓下,而士气崩溃。西楚霸王项羽在韩信的攻击下,在乌江旁自刎,结束了同样灿烂辉惶的一生。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所有的天下,以为「汉王必不负我」,可是,他最后被刘邦夫人「吕后」,以及他的「知己」萧何骗入长乐宫中处死,夷三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军事奇才韩信不懂得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残酷现实。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漂母,吕后),大起大落的人生,留给了后人无限的同情与怀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观点。没有不敢一说,韩信能说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豪情,不会害怕与任何人在兵戎相见,起兵造反,沙场对决,韩信不会怕任何人。
主要是不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叫做“士”的生物,以我们现在的情感是不能理解的,“士为知己者死”不是空谈,韩信就是士,刘邦赏识他,为他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平台,所以韩信是不会反刘邦的。
再者,韩信没有执宰天下的雄心,像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在刘项对峙最艰难的时期,是韩信造反最好的时期,那时都没有动,到刘邦大一统了,韩信又不是傻子,会在这时有异心。
上一篇: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一个朝代的兴亡,真的能怨到小女子身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