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韩信,刘邦,项羽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齐国被灭以后
韩信自从受到刘邦重用以后,就屡立战功,什么魏国、赵国都被他一一击破。当在面对齐国的时候,已经习惯掌兵权,统兵力的韩信开始有了进一步大胆的想法。
齐国成功被平定,韩信希望能够成为齐王,说是以防齐国狡诈,伺机再次联合其余诸国反叛。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韩信其实已经开始对权力兵力有明显的要求和欲望。但是,他还没有真正想要造反的心思,顶多就是想要带多点兵,在战场上自由发挥而已。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当齐国失利的消息传出以后,项羽曾经派武涉前去说服韩信重新归顺他,并且项羽承诺,会让韩信当上齐王。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所记: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可是,韩信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而在拒绝的言辞当中,他还表达了自己对刘邦的各种感激之情。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好不容易送走了武涉,又来了个蒯通。但是这一次,韩信开始有点动摇了。
蒯通是谁?他来自齐国,口才了得,不管是任何层面的利害关系,经他口中说出以后,往往都能够让人有突然醒悟的感觉。
齐国被破以后,蒯通马上就知道天下局势将会有所变化。于是,他来到韩信面前,以一番相面术的本事,想要说服韩信背弃刘邦。
韩信面对武涉很果断就拒绝了,但是面对蒯通,却开始有想叛变的念头了,这是因为蒯通说到了韩信的心里去了。
蒯通说韩信只是一个臣子,但手上的兵力,肩负的战功,早就快盖过刘邦,迟早会被刘邦杀害的。
就是这么一针见血的话,让韩信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叛变了。他先让蒯通休息,自己好好想想。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但是,韩信转头又觉得自己功劳这么大,又已经是齐王,刘邦不可能忍心杀他。
于是,韩信最后又拒绝了蒯通一再的劝说,打消了叛变的念头。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所记: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从上述的事件来看,韩信从坚决不肯反,到想一想,到又再拒绝,其实都证实了,韩信想过造反,只是这个念头还没有那么深。
被人状告谋反后
在项羽被打败以后不久,韩信就被人状告谋反。
当韩信知道刘邦要来抓他的时候,韩信原本是想要谋反的,但是又突然天真地觉得,自己本就无罪,只是刘邦以为自己收留了项羽的将领钟离眛,可能是在图谋什么。
既然如此,把钟离眛献上,自己的罪自然就没了吧!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韩信虽然领兵打仗堪称一绝,但是对待政治,实在是道行太浅了。国君一旦认定你有叛变之心,很少会不计前嫌,笑着与你和好的。
果然,看着韩信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前来,刘邦依然叫人绑了韩信。此后,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这个时候的韩信终于开始相信,不管自己的功劳再大,国君想要你的人头也只是一句话的事。于是,韩信趁着陈豨前来辞行的时候,向陈豨暗示,刘邦迟早也会对付他。
韩信提议,自己当陈豨的内应,陈豨觉得有理,便答应了。由此可见,韩信已经决定反了。
后来,陈豨果然叛变,韩信本想着策划袭击吕后和太子,没想到却被告发。最后,韩信被吕后用计抓了起来,并且在刘邦回来以前,就被处死了。
临死之前,韩信追悔不及,觉得自己太愚笨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早点决定谋反。
按《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综上所述,韩信其实是想谋反的,只是他没有一颗彻底执行的决心,来回不断地犹豫,才造就了他最终失败的结局。
发现不少人说韩信始终是忠义之人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就谋反,而我想说的是,真正忠义之人,又怎么可能会有谋反的念头呢?你说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韩信到底有没有反意,历史上一直是存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了两千年,也没有定论。
如果韩信没有反意,他就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军事家,不懂得及时功成身退,没有从文种和范蠡的故事里汲取经验教训,功高震主,招致杀人之祸。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即使韩信有功成身退的自觉性,把兵权交还,自己甘心去做个富家翁,刘邦就能放心了吗?刘邦自己,就是赤手空拳打天下。以韩信的威望与军事能力,再召集一支军队来攻击汉朝,也是分分钟的事。
如果韩信有造反之意,他为什么不赶快行动,却被吕后先下手为强呢?那肯定是因为没有下定决心,造反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历史记载,韩信是伟大的军事家,但不有证据表明,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而军事,从来不都只是单纯的军事,而是两个国家(两个集团)综合实力的比拼。韩信没有萧何之类的人才替他做好后勤保障,就算造反,又怎么可能取胜?
历史就是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幸运者是不可复制的。
上一篇: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一个朝代的兴亡,真的能怨到小女子身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