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韩信,刘邦,项羽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拥有"兵仙"之名的韩信,为何不反刘邦?是不敢还是不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是芒果论史!
应该说,韩信曾经不想反,后来不敢反,再后来就反不了。
韩信三部曲之齐王
韩信确实是一个异数,从攻打魏国开始,连灭魏、代、赵、燕、齐,他的士兵从最初的万人增长到了后来的三十万人,韩信的发家史着实让人惊讶。
1.韩信的巅峰实力
韩信灭齐之后,掌握了齐地七十余座城池,手下将士共三十万,此时刘邦拥兵二十万,项羽拥兵三十万。韩信的军事实力无疑已经超过了两个争夺天下的霸主,项羽听说此事,害怕得派出了说客武涉去游说韩信,希望韩信可以保持中立。
要知道,这是楚汉之争中项羽第一次派出说客,而刘邦听闻韩信攻占齐地之后喜不自胜,汉军对楚军已经形成了战略大包围,只要韩信和刘邦一起对项羽进行夹击,楚军必败无疑。
但是韩信没有出兵,他向刘邦请求封王,刘邦气得破口大骂却被张良制止。张良指出,现在韩信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刘邦,万万不可再以这种俯视的状态对待韩信,一定要先笼络他,麻痹他,除掉项羽才是大事。
这就是韩信的巅峰实力。
他如果帮助刘邦,项羽则必败无疑,他如果倒戈项羽,那么刘邦万事皆休。如果他两不相帮,那很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韩信的巅峰时期,他完全具备击溃刘邦的实力,但此时,他并不想反刘邦。
2.感性的韩信
关于三分天下之说,武涉、蒯通都讲得很清楚,韩信也明白,关于兔死狗烹之言,武涉、蒯通也都耐心解释,韩信没可能不明白,但是韩信还是不愿意背叛刘邦,这是由于他过于感性导致的。
韩信说,他曾经在项羽手下,做了一个执戟卫士,他得不到重用,他想为项王出谋划策,项王对他根本不屑一顾。于是他来到了汉军,刘邦给他马车乘,给他衣服穿,还让他当大将军。
因为有了刘邦的信任,他才能够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胸中抱负,他能够走到现在,能够成为齐王,全都是刘邦给他的,刘邦对他有大恩,于情于理,他不能够背叛刘邦。
更何况,他为刘邦灭了魏、代、赵、燕、齐,如此大功之人怎么会被刘邦处理呢?所以韩信拒绝背叛刘邦,他相信他和刘邦之间的感情,他相信刘邦不会对他下手,他不相信兔死狗烹的结局。
此时的他有实力反,但是不想反。
韩信三部曲之楚王
灭了项羽之后,刘邦第一时间夺韩信兵权,然后将齐王韩信迁为楚王韩信,看起来是平级调动,但实际上却是削弱。虽然都是“王”,但齐地比楚地富饶,齐国的城池也要多于楚国。
韩信接受了刘邦的命令,但是他也从中预见了“兔死狗烹”的结局。刘邦伪游云梦泽的时候,韩信就有谋反的心思,但是他思来想去也不敢确定刘邦是不是要做那“兔死狗烹”之事,所以他犹豫不决。
最终,他觉得,应该是他私自藏匿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使得刘邦心中不喜。于是他找到他的好友钟离昧,取下了他的人头,然后屁颠屁颠的去迎接刘邦,刘邦收下了钟离昧的人头,也收押了韩信。
这段时间里,韩信想反又不想反,敢反又不敢反,犹犹豫豫终于遭害。
韩信三部曲之淮阴侯
说到底,刘邦不是妄杀之人,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剿除异姓王,让分封变成家分封,让天下变成家天下而已。
像韩信这样的猛人,独自占领一块地,养上一群兵,这是刘邦不能容忍的,这让刘邦很没有安全感,所以他必须要让韩信没有威胁。但他又不想杀韩信,毕竟这个人是真真正正的有功之臣。
所以他把韩信废为淮阴侯,软禁在宫中,像养猪一样养起来,刘邦自己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既能保证家天下,又不伤韩信性命,让他安享晚年。但是韩信对于这一切是不满意的,他想要的是出人头地,是大有作为,是裂土封王,而不是一头吃喝不愁的猪。
韩信被软禁后曾经和樊哙待在一起,樊哙跪下来喊韩信大王,为什么呢?因为韩信曾经是大将军,樊哙这些人曾经算是他的下属,见识过他的军事才能,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在韩信眼中,樊哙不过是一个马前卒罢了,樊哙是舞阳侯,自己是淮阴侯,没想到大将军也会和马前卒沦为一档啊!
至此韩信决定要反,但是已经反不了了,他被萧何诱骗,最终为吕后所杀,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千古名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韩信也不例外,我们先说韩信被杀的原因,导致韩信被杀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当初刘邦被项羽围困在彭城的危机时刻,派人要求韩信出兵救援,此时的韩信正是“掳魏王,破赵代,降燕平齐,名闻海内,威震诸侯”可以说他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实力也是如日中天,韩信当时的内心一定也是飘飘然的,因此竟然在刘邦危机时刻跟刘邦谈起了条件,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种行为就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更何况你打劫的对象是你的上司,这一件事就给刘邦心里留下了阴影,而韩信方只知道刘邦允诺封其齐王,心里沾沾自喜,却不知这一件事就让刘邦对其有了敌意。从另一个角度说,当时刘邦派人要求韩信出兵的同时,项羽也派出手下谋士武涉与韩信谈条件,项羽并不需要韩信归顺霸王,只要求韩信保持中立“作壁上观”即可(此时的项羽是人生中第一次低下高傲的头颅),同时韩信手下谋士蒯通也劝韩信此时应该顺应天意自立为王,并说“勇略震主者身威,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这很明显就是提醒韩信,你的人生已经达到巅峰,下一步只有自立为王,别无选择,否则迟早被刘邦所杀。但韩信出于对刘邦知遇之恩的缘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幼稚之故,最终没有反叛,而是出兵帮助刘邦灭掉项羽。
第二件事就是陈豨谋反,陈豨原是韩信部将后跟随刘邦,后来陈豨谋反,刘邦起兵讨伐,并要求韩信和彭越一同出兵,而就在此时,彭越和韩信同时称病,这就让刘邦再一次恼火,对韩信有了更深层的敌意,甚至动了杀心。。。
上一篇: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一个朝代的兴亡,真的能怨到小女子身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