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从《水浒传》看当时中国人的人性?
梁山,人性,水浒传怎样从《水浒传》看当时中国人的人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从《水浒传》看当时中国人的人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位亲,请帮忙打开我的认证答题阅读一下吧,拜托了。
首先声明一下,自己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水浒传》。每每捧起这本书没读上几页,便抛到了一边,实在看不下去 。所以大部分有关水浒的知识都是从电影电视剧或是别人的文章中了解到的。
所以我只能说说个人的一点感觉。
我读水浒,只看到通篇的杀人害人,栽赃陷害,背后的个人原因大概就是两个字:自私。
所以由此生出的人性无外乎阴险狡诈,凶残狠毒,所以才有了为一己私利卖人肉包子,为逼迫他人入伙不惜残忍地杀害五岁的孩子。
究其社会原因自然是统治黑暗导致的民不聊生。处于乱世的人们为生存不惜各种手段,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千古不变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水浒传》能位列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造诣。只是作为一个从小就心软的人来说,我真是喜欢不来,我也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去阅读,所以我们只读了青少版的《水浒传》,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人性本善,恶是后天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在为人性的恶感到愤怒的同时,也为这些人的际遇感到深深的悲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水浒传》中去看当时中国人的人性,这题出的大如天,真的着实不好问答了!
《水浒传》这部名著,以北宋王朝即将崩溃的前夜作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堆的反抗精神和正义之举,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客现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如果从《水浒传》中去看当时中国人的人性,那就颠倒了法理人伦,,难说个青红皂白了!所谓的英雄好汉都成了杀人赿货,贪利好色,十恶不赦,穷凶极恶的不法分子了!
站在那个立场去评解人性呢?真不好说。其实做为人都不失两面性,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一面人性,一面兽性,当社会进入使人无法生存的混乱时期,旧的法理制度,道德范篱已失取了管束人性的积极意义和管制能力,人性邪恶的一面便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纵观人类之历史,适逢乱世,莫不如此。更明白的去说,当说公私之间见人心,己私在心,万恶尽生,公之存心,人性尽现。从古犹今,各有立场,各凭其说,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立场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浒传》的确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的了不起的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至少可以反映人性的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失节事小,丟命事大
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数,自然义气相投;二者见宋江礼貌甚恭,语言有理,叹了一口气,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感兄长义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随鞭镫。事既如此,决无还理。”
在“三山聚义打青州”这一节里,呼延灼本是汝宁郡都统制,受高俅钦点,受命前往征剿梁山,谁知道,呼延灼创下的连环马阵,被梁山请去的徐宁用钩镰枪给破了,呼延灼大败,落荒而逃,逃到了青州。
青州知府对呼延灼极为倚重,此前青州兵马统制秦明被宋江等人用计给降服,变成了梁山的一员猛将,正在踌躇无计时,呼延灼恰好来到青州,因而呼延灼就成为青州知府唯一能倚重的战将。
谁知道,呼延灼在青州又遭遇了宋江,因为二龙山、桃花山和白虎山三山联手,仍感觉难以征服呼延灼,由孔亮远赴梁山请宋江出山,宋江到了青州后,略施小计就生擒了呼延灼。
呼延灼此前都是一副和梁山不共戴天的豪横模样,可被捉了之后,立马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秒变脸,与宋江蜜里调油一般亲热。让人感觉呼延灼和秦明这些朝廷将官都没羞没臊、没立场,真是“失节事小,丟命事大”!
第二,缺乏远见,鼠目寸光
王伦动问了一回,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王伦自己原本是个落第秀才,可以说是极为落魄,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能像吴用那样,找个地方开个学馆,专门在乡村教孩子读书,做个教书先生。除此之外,实在也寻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谋生之道了。
但王伦运气特别好,只因他曾和杜迁投奔过柴进,在柴进庄上住了不少时日,临行前又得到柴进资助,由此得以开辟出梁山这个落草的风水宝地,因为柴进的鼎力相助,让王伦超越杜迁、宋万和朱贵,成为梁山之主。
但王伦这个梁山之主却是缺乏远见、鼠目寸光,不怕得罪柴进也要拒绝他举荐的林冲上山入伙,王伦完全把梁山作为自己享乐的风水宝地,拒绝任何有真本事的好汉上山入伙,因为害怕他们会夺了他梁山之主的宝座,严重阻碍了梁山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义气装点,利益至上
吴用寻思道:“晁盖我都是自幼结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议计较。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跷蹊。我且劝开了这场闹,却再问他。”
吴用和晁盖是同乡,而且是自幼结交的好朋友,从小到大,晁盖但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找吴用商议,询问吴用有何良策。在晁盖心里,自然是把吴用当作了自己贴心的知己和好朋友。
上一篇:面对五花八门的棉种我们怎样才能挑到一个好的棉花种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