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孩子,压力,父母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学业问题归咎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不努力,不争气,不上进。但是他们从来不想想,你们是否从小培养孩子出色的学习能力?是否注意给孩子营造过幸福快乐的家庭环境?是否关注过孩子开心与否?
当很多问题在孩子离开人世后再去提,恐怕真能加重家长的丧子之痛。因为生命不可能重新来过,即使现在家长醒悟过来,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制造,但是遗憾已经造成了。
所以,在我看来,养儿育女,没有什么比孩子平安快乐最重要,不管孩子学业成绩好与差,至少都需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让孩子知道他的生命不光是自己的,还是最亲最爱人的。其实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命观,让孩子拥有家庭责任感。
离开最基本的生命保障权,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不管年龄多大,都可能会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如果家长明白这一最起码的道理,你可能就不会给孩子施加那么大的学业压力了。但愿扬州这位少年的悲剧,不再其他家庭上演,因为谁也无法承受丧子之痛。
爱孩子,就拿出理性的爱。
爱孩子,就要鼓励孩子自己找到生活与学业的目标。
爱孩子,就要教孩子基本生存的技能,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爱孩子,很简单,就是默默地培养和付出,不要有条件回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悲可叹!作为老师,深知这些老实善良的学生身上背负的沉重压力。同事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一,双休日就比平时上课都要累,平时还有体育课、音乐课可以放松一下,而周末的作业整整两个白天再加上晚上都忙不完,光试卷就有几十张,加上其他读、写、背诵作业,根本忙得喘不过气。
还有一次我去药店买药,碰到一位女士,说每天晚上陪孩子做作业到晚上11点多,我猜想他的孩子可能是快高考了,结果他的孩子刚上初一。我们也是一样,在深挖教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配套练习册、基础训练、同步试卷、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等等,都是为了出成绩,没有成绩,会被一票否决。
有些差生跟不上学习节奏,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便破罐子破摔了,其实老师拿这些学生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听之任之。而对于中游以上的学生老师是不会放弃的,还要靠这些学生出成绩,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所以这些孩子背负的压力要更大。
扬州这位17岁的少年便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可能不太擅长表达自己,也没有像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一样直接放弃学习,因此长期沉重的学习压力把他压垮了。其实学习成绩没有那么重要,和生命相比的话简直不值一提,很多学习不好的人,现在生活的很好,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
“南京教育减负”竟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有的甚至喊出了:“让别人家的孩子去减负吧,我的孩子不能减。”假如你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你还会这样说吗?如果你的孩子像扬州这位17岁的男孩一样不堪重负,恐怕你后悔都来不及了。国家的减负政策是正确的,打个比方:别人都插队,你就觉得我不插队就吃亏了。正是这样的“剧场效应”让人们无法摆脱出来。
严宽认为:教育减负,势在必行,防止让学生成为教师拿成绩的工具,也不要教师成为领导拿政绩的工具,应该把立德树人真正落实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绩不是唯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之路不止这一条。
平时,我们要引导孩子有一个良好心态。学习尽力而为,正确看待自己的进步而退步,能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谁都有失败的时候,不能因取得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暂时落后而心灰意冷。
现在最难过的就是家长了,辛辛苦苦抚养了17年,最后却走上了不归之路,多么痛心啊!我们家长平时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善于发现异常。当发现孩子闷闷不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疏导,给孩子以宽心,帮助孩子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如果当时发现孩子异常时,引起家长注意了,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有了退步,孩子心里就已承受不了,可能来自于家庭或者学校的压力。有些孩子非常要面子,考不好,就觉得对不起家长、对不起老师,觉得大家瞧不起自己,无脸见人,本来这种心里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向上,但不可太强烈,以免造成孩子心里压力过大,容易患上心里疾病,心理畸形发展。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性格,让孩子阳光、自信、乐观,有时还真需要阿Q精神,这样才能快乐轻松。
家长朋友,我们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声,遇事多开导,切忌粗暴指责呵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次看到这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离开人世,就感觉非常不是滋味。
扬州17岁少年,就仅仅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排名从年级40名,50名……一直退步到200多名,自己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就选择了轻生。父母嚎啕大哭,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但这种悲剧始终还是发生了,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更多的是深思:
现在大家对学生学业要求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虽然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减负,但仍然有很多家长强烈反对,认为孩子现在面临着升学考试,减负过多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实际上这是非常短视的想法,我们需要权衡利弊,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孩子他们在减负之后并不会影响太多,而那些本身就不具备继续升学能力的学生,如果我们的家长无限制的给他们加压,只能是浪费金钱,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人生的路千万条,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做一个如此倔强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