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孩子,压力,父母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有几点事特别重要的:
1、明确共同的目标
2、什么样的心情状态是想要的
3、有一个可以执行,并到达目标的计划
4、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表示你爱他
教育孩子就是在反反复复中前行,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用结果和这份耐心去引导他的内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在实际问题外兜兜转转。中国的教育没问题,考大学提升学历,提升自我。但是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应该考大学这一条路,这是即肯定又不现实的。这就是中国轻视蓝领,贬低技术工人的普遍现象,工匠精神只不过是口头上或者是极个别的,一个能干的工人真的比有的文凭,只会理论一套的人强很多,但残酷的现实是,说说的比干的人钱多数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一种倒退,对工人创造力的一种抵制。本来以往的行行出状元,现在是文凭抵万金。于是出现了有文凭却无能的人。真正应该重视的技术职校,出现象德国那样的技术工人,制造业靠的是能功巧匠,相应的报酬,必将中国制造产生一个高度,决不是一条道走到黑,没有文凭变成低薪,苦力的境地,无奈的中国少年,没有选择,考不进大学变成了没有希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
令人遗憾的是,当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父母才想起这句话。
扬州17岁少年不堪承受学习压力,留下一封遗书选择了一条最不该选择的不归路。此时,他用极端的方式摆脱了学习压力,却留给了父母悲痛欲绝的悔恨。
这样的惨剧不是个例,而身为父母,又有多少人能够懂得教育的核心呢?
当“成才先成人”变成了“成人先成才”,孩子的悲剧就开始了。
与其说是学习压力太重,倒不如说是父母的期待太重了。
往往比较懂事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的期待压垮。他们想要努力变成父母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然而,有些事情,仅仅靠努力是很难办到的。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应付考试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里向孩子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成绩的重要性,只会让孩子渐渐把学习成绩当成人生的全部。一旦学习成绩跟不上,尽力最大努力也赶不上,孩子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却得硬着头皮去学习。这时候,孩子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的期待。
一些父母可能会把类似的话当做口头禅:
“我们小时候是没条件,现在你们条件多好,啥都不缺,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我们辛苦一点没什么,只要你好好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其他事情你别管,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就好。”
“xxx家的孩子和你一个年级,人家考了第三名,咱也得向人家靠拢。”
“不要求你得满分,只要一直进步就行。”
…………
正是类似的话语,一点点把孩子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学习成绩。
孩子不知道怎样面对压力,不懂得人生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一旦成绩下滑又找不到办法,过于自责便容易闹出问题。这时候,越是平日里乖巧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走极端。
死者已矣,希望生者节哀,更希望其他为人父母者能够引以为戒,要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习课本能力的高低并不代表着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父母只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爱心、有抗挫折能力、有感恩之心的人就好。
要记住,学习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山村老师,每天为您解答教育领域里的疑惑!关注我,走在教育领域不迷路!
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对于孩子的自杀,换是任何父母都会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孩子虽然离去,但留给父母们的确实深思:孩子的心理疏导远比成绩重要!
班级国庆节收假才从重点中学转回来一名“优生”,转回来的原因是第一次月测失误以后,内心崩溃导致无法继续在高压环境下学习。这名小女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很好,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强,唯一的缺点就是心理素质很差,从国庆转学回来后,经常因为心理问题而请假,导致课程落下很多。多次找她来开导她,但结果收效甚微,于是建议父母带她去省城看心理医生。
其实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竞争过于激烈,父母会无形中把这种压力潜移默化的加压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除了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而且还要多才多艺,孩子放学后不仅要上文化课培训班,周末假期等还要参加才艺培训。可能在父母看来,这是对孩子好,能够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就能够在以后步入社会后找工作多一份才艺展示,多一分保障。
但父母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父母加压给孩子的学习是否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呢?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直接决定的。很多时候孩子对于父母的选择而被动接受,时间一久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内心压力。如果父母不懂得疏导,当孩子承受不住这一压力时,悲剧往往也就发生了。
父母如何让孩子释放内心的压力呢?
释放孩子内心的压力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进行筛选。比如孩子喜欢打篮球,可以周末时候让孩子打一两个小时的篮球,这样做不仅可以适当孩子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好孩子的身体。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来助孩子释压。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寒暑假里可以陪孩子外出旅游,看看他乡的风土人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