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孩子,压力,父母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扬州17岁少年自杀,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学习压力太重,父母: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又一起轻生事件,又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开,又一对父母的终身哀恸,让人唏嘘,让人悲痛。
扬州17岁少年,本来成绩不错,在年级40名左右,但是近来成绩不断下滑,滑至年级200名左右,老师曾找他谈话,父母也寄予深切希望,但是成绩却毫无起色,这个孩子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选择以死解脱。
男孩的父亲在见到孩子尸体的时候,失声痛哭,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哭着喊“我到处找你啊,到处找你啊!”,但是年轻的儿子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声音了。
这件事再一次让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到当前的应试教育上,称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但是,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这是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
不仅我国,世界各国的学生要想在有限时教育资源中获得比较优秀的一部分,都得付出相当的代价。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甚的高中生甚至提出“四上五落”的口号,就是每天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睡五个小时就会落榜。欧美发达国家的孩子想考“常春藤名校”,也是课内、课外两不误的忙活。
不光是学习,将来踏上社会,工作、升职、收入、人际关系、孩子父母,各种压力更大、更猛烈、更无从抵挡,那时怎么办呢?也一死了之?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们更应反思的不止是如何改变外部条件,而是如何调整孩子自己内心的承受能力。家长、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挫折教育,抗压教育要进一步提高、跟上。
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我自己的内心始终有一簇希望的火苗;外面的压力重如泰山,我始终能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这是学校、家长、老师在孩子面对逆境、压力时应该教会孩子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让他们在今后逐渐面对残酷生活的狰狞真相时,能坦然面对,始终不弃!
枉谈减负,我认为无用,竞争就在那里;枉谈减少压力,也无用,生活的重担就在那里。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挫折、困难、艰辛、逆境时,心怀希望,乐观坚强!
又一个年轻生命逝去了,我们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理想中的宁静。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件件事情,有更多的家长、老师、学校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1月9日,17岁扬州少年小马的遗体在宝应船闸被发现。
11月4日,母亲孩子发现作业没写,书本却被烧掉了, 还留下3张纸遗书在桌上,人却找不见了。
经过数日的苦苦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但面对的却是儿子冰冷的遗体。
小马的父母当场泪奔: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啊!
小马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担负起全职陪读的重任。
目前,小马正读高三,此前成绩一直都还比较稳定,但是最近成绩却下滑的比较严重。母亲也发现孩子最近情绪很低落,但却一直没有和孩子深入的交流过这个问题,孩子也没有主动的给母亲诉说。
为什么非得是这样的结果?
难道一个成绩下滑比较严重,就非得以结束生命来做出回应吗?
这个孩子到底承受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压力?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极端的抉择?
能看得出来,小马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留在家中陪读,家庭中的一切用度开销都仅靠父亲在外打工来维持。
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己给自己的要求,比父母给自己给予的厚望还要高。
他可能在心中无数次的暗下决心告诫过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家庭面貌,让自己的父母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也可能无数次地为在外奔波劳命的父亲和在家为他操持的母亲而感到心酸落泪。
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唯一该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把学习搞好。
因为目前已经上高三了,就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压在高考之上,希望能通过高考来改写自己的人生,改写自己的家庭,给父母心灵身体上一些慰藉。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努力了,拼搏了,但是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大幅度的下滑。这样的自己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接受!
他所有的期盼,愿望,报复,都在成绩幅度下滑的那一刻,瞬间化为了泡影。他觉得再这样子下去,他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也无法改变父母现在的生活状况。所以,他最终是自己把自己压垮了。自己把自己打败了,自己把自己给杀了。
说到底这样的孩子还是心理太脆弱了,这样的孩子是因为自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所承受的太多了,是因为自小太过懂事,太过早熟,一个不成熟的人心里却担起了一个担不起的责任。
早熟的孩子并不好,心事较多的孩子自己过得很苦也很累。这样的孩子不是不懂事,也不是不听话,就因为太懂事,太听话,太想为父母分忧,为家庭分忧,而在不断的给自己加压,而最终自己把自己给压倒了。
悲剧告诉我们这些家长,在我们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的同时,更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上,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真实的掌握孩子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情感,给孩子一些正确的疏导和引导。不要让孩子小小的年纪,内心承载的负荷过重,不要让他们承担起与他们年龄和能力不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会把孩子压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每看到这样的题目,心像是被揪着,两个字心疼,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任谁看到都会心痛不已。一是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太脆弱经不起挫折 ,但凡压力稍大就要自杀。其实最主要的是孩子家长缺乏对孩子心里健康的关注,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发现孩子心里的异常 ,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