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的人,也是,宾客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过崔琰为人正直清廉,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为曹操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潜规则,所以深得曹操信任和敬重。
造成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跟曹操称王有关的。当时,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他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马屁拍得非常肉麻。曹操当然看了很高兴,但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一身鸡皮疙瘩。于是很多人在私下议论纷纷,说杨训太不要脸了,顺带也把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一起批评了。
于是崔琰写了一封公开信,为杨训辩解,崔琰的原意是讽刺批评者只会谴责呵斥,而不按常理解释,不料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怨谤”。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将崔琰罚为徒隶,并派人看管。这个徒隶的罪是什么呢?就是把人的胡子和头发全部剃了,可能有人觉得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免费理发多好呀,却不知道这对于古人来就却是一个很大的耻辱。
崔琰无罪被罚,他心里非常不满,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调,竟然呆在家里天天会客,门庭若市,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且还是以崔琰为首的小团体。崔琰是这个小团体的中心,犯了错误还不认罪,这还了得,于是曹操下令赐崔琰自尽,一代名士就此殒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崔琰的死,从历史所述,如果只是为自己推荐的人说了几句辩解的话,就被以“傲视怨谤”的罪名,逼其自尽而死,确实冤屈。但细读《三国志》崔琰篇,总有一丝隐隐约约违背常理的地方。
崔琰威严庄重,朝廷官员都敬重他,连曹操都对他感到敬畏。并且在委任崔琰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的时候,发布教令文告对崔琰好一顿猛夸,将崔琰比成伯夷和史鱼这样的大贤。官场之上,上级对下级表现出敬畏的神色,且在公开场合极力夸奖这位下属,这位上级到底安得什么心思呢。
崔琰在曹操秘密征询太子归属的问题的时候,崔琰为了维护自己的公心,公开宣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曹操在公众场合再一次夸赞崔琰并给他升职,但对于想私密进行却被公开一事,曹操心里怎么想就值得耐人寻味了。
我们在曹操打败袁绍得意忘形时,崔琰义正言辞毫不顾忌曹操的脸面这件事情上推断,崔琰在许多事情或言辞上多次令曹操有失颜面。
从《三国志》上看,曹操所不容之人,多是桀骜不驯,口无遮拦,恃才自傲之人。崔琰以公正之心不假以颜色,曹操应该是忍了好久了。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内怨积少成多,崔琰被杀只是寻找什么样借口的问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原因如下:
一、介入世子之争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任命崔琰为尚书。此时尚未立太子,曹操还在犹豫到底该选谁为魏国的世子,于是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曹操不想公开询问,免得激化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矛盾。而大家也都领悟了领导的精神,各自用密折回报曹操。唯独崔琰用奏章的方式公开向曹操回复:“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如今崔琰公然支持曹丕,在多疑的曹操心里必然起疑心,难道你们是要两家押注吗?
而且曹操以私密的形式询问,可你却公然敞开了来谈。曹操心里肯定认为:“你这是置我的命令如无物吗?公然违抗我的吩咐,今后我还有何威信?”试问一个上司会喜欢一个不听自己话的下属吗?
曹操虽然心里不爽,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史书记载曹操听了这些话,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喟然叹息,调其职为中尉。
曹操在当时提倡节俭,不可过于奢华,更以身作则。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妻子因为不听曹操的命令。有一次看到曹植的妻子崔氏竟然穿着华丽的服饰招摇过市。曹操在高台上远远看到了,随后立刻下令赐死崔氏。从此就可见,曹操对于不遵守自己命令的人是多么无法容忍,也可从中可见曹操多么厌恶崔琰了!
二、士族名声之累
崔琰来自清河崔氏,没错就是后来“五姓七望”中的清河崔氏,在崔琰之前,其家族已经是山东望族了,之后更因崔琰、崔林二人的勋业,使得清河崔氏跻身魏晋顶级门阀之列。
大家都知道曹操一直打压士族,提倡唯才是举,借以削弱东汉以来豪族人物干预选举,垄断仕进门路的能力,使得用人行政的大权集结于他曹操手中。
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一半在于强劲的对手,但有一半在于内部的不安定,使得曹操一直疲于清理内部士族的叛乱,耗费了其无数精力。这也使得后来曹丕不走自己父亲的老路,开始亲近士族。
即便是曹操的老对手刘备与孙权也不得不与士族合作,尤其东吴政权,更是依靠江东士族的扶持。到了后期,士族更渗透到插手太子之争,逼得晚年的孙权大开杀戒。
在看崔琰的职位,东曹掾这个官职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却掌握着朝廷官员的考评和举荐,负责官员推荐和升迁,由此可见其权力多大。名声与地位的叠合,即便崔琰多么大公无私与高风亮节,也依然避免不了曹操的猜忌。
三、特立独行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
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因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然而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令崔琰死。
上一篇:自己开了个小店,想弄个财务管理系统,成本不高的,有什么推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